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从深圳湾公园到深圳大空港地区——规划伴随与设计引领
项目分类:
城市设计类
参 与 者:
项目简介

from clipboard

引言: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需要有高水平治理的支持,总设计师制度是新时期城市设计实践的新领域,是提升规划建设领域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中规院在深圳的深圳湾休闲带(深圳湾公园)及其相关的城市设计和深圳大空港地区规划(含国际会展城)等项目实践,解析了总设计师制度的伴随服务、专业协同、持续修正等特点,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思考。

以下视频来源于

「规划伴随与设计引领」现场实录


以下为分享实录的主要内容:


#001 REPORT

类总师服务


from clipboard

深圳湾公园及其关联地区系列规划设计 ©SZCAUPD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深圳湾公园和关联地区系列规划设计。这是一个已持续了20年的综合发展计划,我们一直在坚持系统地实现深圳滨海城市意愿。

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对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等复杂关系的处理,所以它有很多冲突、汇聚、积淀。整个腹地大概有30平方公里,我们不断地在每个项目去研究、酝酿和选择,以完成深圳滨海城市的理想。


from clipboard

深圳湾公园概况 ©SZCAUPD


最初的启动项目是华侨城地区保护和发展规划,先是启动深圳湾公园项目,又有后海中心区、超级总部、还有软件园,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见证着深圳湾地区成就了南山区,成就了深圳市的滨海城市形象,特别重要的是它还定义了一种人和自然的新关系。


from clipboard

项目连接 ©SZCAUPD


起初,我们说深圳湾公园可以实现两种形式的连接,一个是沿着15公里的连接,另外一个连接是通向滨水地区的腹地。基于这两种连接,又有人文和自然,不同公共场所,以及不同文化需求的连接。尤其是滨水地段和城市纵深腹地的连接,以及跟香港共建深圳湾内湾生态的连接。


from clipboard

取舍和修复 ©SZCAUPD


这类连接的概念包含了许多小故事,比如取舍和修复。当时中规院的老前辈们顶着压力,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在这里建机场是不合适的。最终我们提出用公园计划代替后续的填海计划,现在证明我们当时的取舍是正确的。

这样的取舍看似退却的是城市边界,收缩的是城市规模,但是,实际上进步的是城市文明。随着整体社会文明的进步,大家对资源的认识提升了,这片区域的价值也得以释放出来。


from clipboard

基于水动力模型的海边界优化 ©SZCAUPD


经过填海后,这片区域的岸线变得非常生硬人工。因为填海规模被压缩,只能控制在50公顷之内。我们试图在最后的49.9公顷建立一些自然的边界。这得益于我们的专业团队建立一个巨大的水动力模型,用来模拟潮汐和水流对淤泥沉积的影响。


from clipboard

深圳湾区海岸公园项目技术团队 ©SZCAUPD


这个项目是综合实施的一个项目,中规院作为技术总承包单位,SWA是景观设计师,北林苑负责施工图,都市实践做景观建筑,深勘负责海堤设计,奥雅纳负责水工结构等等。

如今深圳湾公园成了一个人人喜闻乐见的地方,也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让我成为一个爱跑步的人。


from clipboard

“类总师”服务平台 ©SZCAUPD


以这个项目为启动点,我们陆续做了很多环深圳湾地区的项目。大概从05年开始,我们筹划了一个类总师服务平台。05年到10年是结构性设计阶段,即为该地制定城市设计规划框架。10年到20年是伴随式服务阶段,就是对总部项目进行修正和选址。17年我们进行了一轮检讨和修正。


from clipboard

小街区密路网探索 ©SZCAUPD


这是第一个被提出来的小街区密路网的探索,和其他中心地区的一样,既有滨海的生态系统,也融合了城市的公共体系。我们也对其中的商业商务功能和生态休闲、文体服务功能进行了一些拼接,让它能够变得更多元复合,保证它的活力。

我们认为,多维步行网络所串联起来的公共空间系统,是这个地方的结构性框架,也是我们控制最严格的系统,其他东西可变的相对较多,但这些结构型要素,我们是坚持不变的。


from clipboard

生态连接 ©SZCAUPD


我们在规划时留下了一片湖,让这个地方显得更有特色,增进了自然和人的关系,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公园。这种生态连接形成了后海中心区的特色。


from clipboard

街区模式 ©SZCAUPD


我们做小街区密路网时也遇到很多问题,和我们现在的施工和设计的理念也有关系。由于当时没有明确规定,部分零退线项目,竣工后护壁桩尚未拔出,对公共管廊接口造成一定影响。但多年来,我们仍在推动对小街密路和零退线的探索和制度化。


from clipboard

管控与合作 ©SZCAUPD


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管控机制,可以为三个平台服务,也协调的还不错。在这个机制里,我们密切的跟各类建筑师对话和合作,不断地去优化总平面。


from clipboard

评估优化 ©SZCAUPD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和实践,我们开始关注街道界面功能,以人为本去调整公共空间的功能,保证激发场所活力。我们观察了一些城市,比如新加坡、纽约,他们都有城市活力激发的类似导则,对于城市里的积极空间的活力激发,它们都有相应的规定以保证街道的活力。所以我们对街道的软实力界面的功能做了一轮梳理和引导,这就是我们说的系统性地去整理。


from clipboard

地下空间 ©SZCAUPD


关于深超总城市设计,目前这一轮和上一轮最大的变化是地下空间。我们把整个街道做一些控制的要素调整,地下环路不断在缩小,东北象限地下道路也提议取消了。


#002 REPORT

02 总设计师服务


from clipboard

会展新城规划概况 ©SZCAUPD


我们应该是2004年开始参与大空港地区项目,当时规划局委托我们做一个机场周边用地的研究,我们从这个项目开始进入到深圳机场地区的规划。我们团队一直在跟进宝安区西部的土地规划,所以才有基础来开展“双总师”服务。


from clipboard

会展新城规划范围 ©SZCAUPD


会展城现在的规划范围是这样的,包括国际会展岛、海洋新城、宝安综合港区,还有旧工业区。这种巨无霸对整个湾区来讲都是发展引擎,作为世界第一大的会展中心,它具有很强的带动力。


from clipboard

规划布局研究 ©SZCAUPD


在会展中心的选址上有这么几个阶段。一开始在06年,我们研究了空港经济,其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会展设施。因为顶级城市都有围绕它的空港来布局的会展中心。但当时福田会展中心刚建成不久,我们的提议被否决了。

08年我们又提出了这个建议,当时提议在t4的旁边预留1.5平方公里的空间,但是体量并没有现在的这么大。到了12年,短短的六七年时间,福田会展中心已经满足不了大型展览的需求,所以经过综合比较,最终把国际会展中心的选址放在现在的位置。


from clipboard

“云海”效果图 ©SZCAUPD


15年在招标时,选择了欧博和VP的“云海”方案。


from clipboard

八大关键问题 ©SZCAUPD


最终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一个超大型的工程,且必须在三年的时间内建成。之前没有人短时间做过这么大型的项目,于是总师服务应运而生。国际会展中心这个项目属于快节奏项目,因此需要协调的问题很多而且很复杂。


from clipboard

综合规划 ©SZCAUPD


当时会展中心正在建设中,外围规划还不稳定,所以我们在此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对周边规划作出稳定,提出一城双岛三区多廊的结构,让城市功能去配合建筑。


from clipboard

云巴系统优化 ©SZCAUPD


这里面有一些有意思的项目协调,比如“云巴”,当时它的行车车辆段选在会展和会展主入口的最佳观赏面里,经过我们的多次协调,结合厂房的改造,把“云巴”车场结合到旧工业区的更新计划里。


from clipboard

截留河岸线“去工程化” ©SZCAUPD


另一个总师协助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统筹协调景观风貌的方案设计。比如配合国际会展中心的开幕的一系列环境整治方案的统筹和协调,以及会展河岸线的去工程化以及景观方案的简化等等。

from clipboard

截留河景观设计“去城市化” ©SZCAUPD


这个是最后AECOM设计的“去城市化”的会展河,也是我们进行了充分技术协调的结果。


from clipboard

绿道专题 ©SZCAUPD


这个地方交通比较复杂,它和市区的连接比较方便,但是和周边地区的交通不畅。所以我们对整个交通系统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低碳环保的慢行系统。


from clipboard

冰雪世界项目协调 ©SZCAUPD


会展中心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在北边设计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冰雪中心。不过对我们的方案也有巨大的影响。经过协调,我们在会展北区坚持的小街区密路网的特色,最后还是保留下来了。


from clipboard

技术咨询服务特征 ©SZCAUPD


从三年紧凑的会展城建成过程中提取一些主题词,我觉得主要的及时协调工作应该是市政、道路、景观这三个方面。

它的主要工作量主要体现在我们和其他专业的协调沟通。目前我们还在继续为它服务,不仅仅是设计层面的协调,还有规划策略层面优化的服务。


#003 REPORT

03 三点感想

from clipboard

总师服务的产品定义 ©SZCAUPD


首先,总师服务是一种产品。从产品的角度来讲,最关键的是什么?产品是给用户难题提供的解决方案。总设计师服务要解决的用户难题是,保障规划实施的公共利益,推进建筑与城市空间建设协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这是城市设计实践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以前只有重点项目或者有难度,复杂而综合的项目才需要这种服务。当我们进入到新的阶段,我们不再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品质、特色和活力变成我们新的发展主题和追求,这时就需要进行制度化的探索。


from clipboard

总师工作认识 ©SZCAUPD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产品,总师的定义不太不完整了。什么是“包括但不限于”?未来我们觉得还是要界定清楚,明确分工。

第二点用户需求比较复杂,因为用户很多元。抽象化地总结一下,我觉得用户需求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from clipboard

“用户需求”的时间性 ©SZCAUPD


一是用户需求的时间性。传统的城市设计都是静态的,但现在有动态的需求,所以我们用时间来伴随设计的服务方法与“一张蓝图干到底”产生对话。这个蓝图不是指一张静态的平面图,而是指整体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意图。


from clipboard

“用户需求”的时间性 ©SZCAUPD


我们提供的静态导则,是一个设计之变的基础本体,它是一定会变的。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人事变迁、观念流变、时空演替和市场更迭。我们的观念也在变,所以这种情况下你不变是不可能的。但是改变有一个前提,一定要知道来龙去脉。你要了解这个项目,不然无法掌握设计调整的分寸。


from clipboard

“用户需求”的方向性 ©SZCAUPD


二是用户需求的方向性。因为我们理解的规划设计是对整个片区或者整个项目预期价值取向的一种“故意”行为,也是一种目标和价值先导集成共识的权力。在这些目标和价值取向预设之后,我们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一直没变,这也是一种坚持。

from clipboard

“用户需求”的系统性 ©SZCAUPD


三是用户需求的系统性。根据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一组互相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如果把它运用到城市来看,城市的特色或者系统的特色源自于有秩序的实现设定的城市功能,反映的是城市多要素之间的动态稳定关系。


from clipboard

“用户需求”的系统性 ©SZCAUPD


但是我们观察和设计城市系统,往往只观察到要素层面,而忽略连接和实现的功能。但是对一个系统来说,要素往往又不重要,是可以随时替换的。

还有的系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干扰了别的系统,比如我刚才说的“云巴”系统,虽然解决了交通问题,但是对公共景观系统有影响。

from clipboard

“用户需求”的结构性 ©SZCAUPD


四是用户需求的结构性。在所有系统中都有主干和从属关系。结构的特征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特征,把握结构性也有助于你守住底线。一般来说什么东西是底线?我们说是生态安全格局、公共空间结构和道路交通框架。

我们拿“纲举目张”这个词解释,就是你把握住了“纲”,不管“目”怎么变化,整体结构性是不会被破坏的。


from clipboard

规划伴随、设计引领 ©SZCAUPD


因此规划伴随和设计引领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视规划伴随,不断进行修正。凸显城市设计或设计理念的引导,才能保证规划的高质量实施。


from clipboard

关于团队 ©SZCAUPD


第三点是关于团队,我们认为总师制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它应该是因项目而异。项目规模、类型、实施阶段不同,所面对的协作内容也不同,这也决定了总师团队专业架构形式的不同。


from clipboard

沟通能力 ©SZCAUPD


团队里面沟通能力格外重要。总师制度本身是去协调各个专业,现在的趋势是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越多专业分工,越考验你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一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第二要有足够的正向心态,一定要真正了解对方和你说的事情背后的原因。

from clipboard

后语 ©SZCAUPD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期望总师服务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必须要有足够的坚持。所谓的初心、信念和理念,在一开始是我们对远景的定义。如果这个过程不思变,我们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拍,也不可能达成我们未来的目标,适应不了社会进步的趋势。

我们说规划的“修编”就是规划的“修偏”,这正是一种规划的理性。

所以说好设计到好营建,不同层级的规划和设计都有不同的伴随和修正的对象和方式。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的分享,谢谢大家。


统筹│陶虓

文案│郭安娜

影像│孔辰承

编辑│郭安娜

本文由SZCAUPD授权archrace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创言计划

创言计划是由MENG建筑创作院主办,archrace及粒子普拉斯ParticlePlus共同协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每期活动邀请不同的建筑师进行分享,旨在提供一个积极、开放的交流平台。我们期待有更多从业者加入到交流中来,一起为今日建筑发掘更多可能。

王泽坚

王泽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1998年开始在深圳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主持及参与了大量的重点地区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快速城市化时期有效控制建设品质的多层次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和方法实践,并在深圳市多项大型重点项目的实施中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持续关注存量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持大量各层次的城市更新规划研究和设计,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夜景观规划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曾主持澳门新城区、雄安新区、以及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蔡屋围金融中心、华侨城、超级总部基地、深圳空港新城、国际会展城、海上田园城以及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等深圳重点地区的设计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规划设计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