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西南贫困山区的规划帮扶工作初探——以2018-2020年云南怒江帮扶工作为例
项目分类:
扶贫救灾类
项目简介

from clipboard

演讲者 | 吴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背景

以规划设计帮扶工作助力怒江脱贫攻坚。近期重点是对怒江州建设“美丽峡谷”、“最美县城”及打造全域旅游项目等景观风貌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咨询意见。

以规划下乡助推怒江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设计下乡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的工作部署,助力怒江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有关要求。


01印象怒江

from clipboard

高黎贡山——父亲山,守护国家安全的边疆屏障

怒        江——母亲河,孕育多彩民族的生命源泉

图片来源:怒江日报中文版(http://zwb.nujiang.cn/)第4406期


01国家扶贫战略下的怒江

怒江州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

▋边疆山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滇西北,西接缅甸,北连西藏,东邻迪庆与大理,南毗保山,处于中缅、滇藏的结合部,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国境线长449.5公里,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民族直过区:怒江州是民族直过区(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地区)、沿边涉藏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典型代表,是全国脱贫攻坚的 “上甘岭”。

▋对外开放口岸:怒江州区位特殊,是中国面向印度洋开放、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前沿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片马镇作为云南通往缅甸北部主要城市密支那和印度雷多地区最近的陆路口岸,在“桥头堡”建设中焕发出新生机。


02地理版图上的怒江

大陆蜂腰,两洋分垒,三江并流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大陆蜂腰:怒江州在横断山“七脉六江”的整体格局中,独占“二脉三江”,地处蜂腰位置,大陆板块撞击最猛烈区域,地质形态全球绝无仅有。州内地势北高南低,南北走向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依次纵列,构成了狭长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为怒江河谷,海拔738米。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两洋分垒:怒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澜沧江-湄公河注入太平洋,怒江州成为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大陆分垒。

▋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三江并流”区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建立了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


03自然宝藏中的怒江

天然地质博物馆、世界物种基因库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网络


▋天然地质博物馆:怒江州是新构造运动地质形迹的世界自然瑰宝,高黎贡山东坡与碧罗雪山西坡之间的V型高山峡谷地貌褶皱强烈、断层发育、崖石破碎,以雄、奇、险、秀为特色。

▋世界物种基因库:怒江州“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境内主要是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因受地貌和纬度差异的影响,北部冷,中部温暖,南部热,高山寒冷,半山温暖,江边炎热。境内容纳了寒温性、暖热性等植物类型,是泛北极植物区系和古热带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是植物王国明珠;有748种野生动物,东西间相对隔离,南北间相互促进。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4民族海洋中的怒江

民族交流要冲、华夏文明演进活化石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网络


▋民族交流要冲:怒江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总人口54.4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占51.6%,还有白族、普米族、彝族、景颇族、傣族、藏族、纳西族等,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以茶马古道为重要线路,怒江州成为南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汇聚之地。

▋华夏文明演进活化石: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古代民族避难迁徙提供了庇护所,横断山脉阻碍内陆交通形成封闭而完整的文化生态圈,特色民族文化绵延至今。

▋自然和谐,人神共居:怒江大峡谷内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以 “美丽公路”为主线,串联了原始生态的独龙江、人神共居的丙中洛、岩溶地貌的石月亮、原始森林的亚坪、知子罗、后山茶场、老姆登、皇冠山等特有资源。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2怒江沿线未来“什么样”?

形成共识:一个总体发展目标

▋集中安置与山居特色塑造的矛盾:针对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风貌问题和发展诉求,体现出不是简单的“拆迁——集中安置”的扶贫搬迁问题,存在着对于场地资源环境使用权重配置的,峡谷空间营造手法,场所构建审美共识,高品质特色传承和阶段性攻坚任务相协调的系列问题。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从特有资源中寻求发展路径:通过对峡谷场地的认知,对镇村演变和发展阶段的尊重,梳理自然山水人文资源现状特色,文化发展脉络、村落空间形态、筑风貌特色的分析。进一步挖掘生态理念下的民族文化底蕴,研究峡谷景观资源和文化景观格局,强调生态优先、文化多元和功能融合,实现人—自然—文化—城市的有机联系。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 平凡人的“朝圣之路”:在特色风貌的基础、风貌的组织以及风貌的内涵之下,基于大山大水大峡谷的生态本底,以嵌入式的小城小镇小村落的人居形态,构筑三城并美、自然与人文相辉映的空间格局,作为云南进藏的通道,希望这片区域成为多民族平凡人“朝圣之路”,能够保有传统与未来结合的人居特征。构建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风貌要素框架。

1)自然格局:特色风貌基础;2)建成环境:特色风貌组织;3)人文特色:特色风貌内涵。全面促进峡谷品质提升和宜居环境建设,塑造独特峡谷魅力旅游城市。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3明确重点“是什么”?

从州域到村镇层面构建风貌感知体系

▋ 从对“美”的不对等认知转向感知“美”形成共识

针对传统城市轴带关系对生态型地区建设的失效,大工业发展路径的不适应,大城大区空间模式的不适应,重新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从对“美”的不对等认知转向感知“美”形成共识。

▋ 从广域“功能体系”转向聚焦“魅力体系”

改变传统城镇等级结构,构建以全域资源为导向的魅力体系。基于全域考虑,规划从广域功能体系传统的城镇轴带的格局转向于聚焦魅力空间的营造,“两江两山一峡谷”都应作为生态严控地区,确保本底不受破坏。

from clipboard

广域“功能体系”转向聚焦“魅力营造”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 从“规模集聚”转向“魅力营造”

城镇发展不再简单强调做大做强,而是突出美感和特色。通过对全域资源的梳理,遴选出特色聚落,通过对村镇空间、风貌的营造,突出特色主题。作为嵌入式开发,应确保区域建设低冲击,以三个大片区的魅力空间的旅游开发导向作为重中之重,其次才是城镇片区和多点的村落片区。基于方向和理念,提出横向偏重点,纵向匀笔墨的规划脉络。

▋ 从“风貌要素管控”到“审美感知体系塑造”

传统的感受自然道路、建筑、廊道的设计方法之外,尝试从微观的山边、江边、路边寻找魅力的感知体系,而因为大山大河的存在,从观山、观城、观江的概念上去寻找更为宏观的三廊的看山、看城市、看文化、看风景的路径。希望未来能够通过纵向的规划传导从三边到三廊的概念。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4明确品质特色“在哪”?

近路浓,远山淡,

均衡笔墨,强化路域集聚

理体系,强支撑,

重塑价值,构建造血能力

▋谋远虑分级分类引导,解近忧关注近期重点

结合产业、交通、功能等要求,分级分类去引导,同时关注近期所帮扶的项目。谋远虑分级分类引导,解近忧关注近期重点,确保一般区域不出错;重要区域更美丽;特色区域有魅力。

第一级应该是魅力型的核心景区,即传统保护村落、文保单位。作为文化型的输出,彰显其文化底蕴,提升整个旅游价值的品质,如雾里、知子罗、秋那桶等。如知子罗片区,由于存在地质风险,州政府在80年代从知子罗搬迁至现今的六库镇而知子罗80年代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被完整的保留下来。由于这片地区本身具有比较完整的风貌,它的价值被长期低估。在现阶段,知子罗地区应当避免过度开发,以保证原始的山体、梯田以及地标性景观的延续,并适当完善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级则是整洁型景区,主要为沿路的通过性村落及扶贫安置点村落,针对县城区域提供优质化服务,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对于外来人口和旅游人口的设置。

第三级则是特色型景区,即新建特色村镇,我们认为应该保留亲自然树文明的基本要求,如百花岭村等、福贡、贡山等县城的核心。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从公路线性离散空间风貌转向峡谷立体系统空间风貌

沿公路型的峡谷风貌则更多的关注到了立体的系统性,由高山到河谷形成不同的社会发展年代的聚落模式。人类的多样性活动也是继续融合的,从垂直的分工到立体农业的发展。

河谷聚落地区是城市,表现为城镇化背景下驱动化发展的地区。沿江具有江滩的聚落,而再往上可能是城市发展的腹地不够,出现了坡角以梯田为生产方式的民俗聚落。在山腰位置,以狩猎、牧业等也是民族融合作为混合的一个区域,具有民族融合下的文化特征。而在相对更高的山台地区域,则更多是以高山湖泊狩猎的方式为主,展现出最有原始风貌的原始特征。


from clipboard

公路线性离散空间风貌——峡谷立体系统空间风貌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实现人—自然—文化—城市的有机联系

通过对峡谷场地的认知,对镇村演变和发展阶段的尊重,我们分析了自然山水人文资源现状特色,文化发展脉络、村落空间形态、筑风貌特色,并提出河谷滩地聚落、山腰台地聚落、山腰坡地聚落、山腰谷地聚落、山脊坡地聚落五类峡谷人居模式。进一步挖掘生态理念下的民族文化底蕴,研究峡谷景观资源和文化景观格局,强调生态优先、文化多元和功能融合,实现人—自然—文化—城市的有机联系。共同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保护与传承,关注垂直人居分部变化和垂直城镇化的研究,由高山至河谷形成不同社会发育阶段及人类多样生活方式的融合。

峡谷立体空间下的五种人居模式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峡谷立体空间下的五种人居模式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from clipboard

全流域“寻求色彩划一”转向“分段在地风格”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5后 记

▋针对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脱贫工作艰巨的实际情况,中规院西部分院牵头,与建筑设计所、风景院、深圳分院照明所等业务院所密切合作,抽调技术骨干10余人,组建联合团队,不畏翻雪山、跨深谷、穿越无人区等艰险,克服天雨路滑、泥流滚石、调研点分散、工作战线长等困难,多次深入怒江流域,累计行程2400余公里,最高海拔达到4000米,对怒江州的3个市县、25个城镇节点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走访调研。

▋针对怒江美丽公路沿线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风貌管控、历史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民族传统村寨共同缔造、自然保护区规划提升等方面开展相关帮扶工作,形成了《怒江风貌整治咨询方案》、《怒江福贡县亚坪景区规划设计咨询》、《怒江州农房设计帮扶》、《怒江福贡县老姆登-知子罗-沙瓦-亚坪等村落调研帮扶》、《福贡·沙瓦村乡村振兴规划》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规划成果,给予了当地决策者全面且专业的规划发展和管理建议,对当地扶贫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from clipboard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Thanks

致 谢

▋感谢中共怒江州委办公室、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为我院团队提供的支持

▋感谢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工程投资有限公司

▋感谢中规院调研技术团队成员:王立秋、崔寿民,朱子瑜,张菁,耿健,束晨阳、顾晨洁、方向、张圣海、郝天文、吕晓蓓、肖礼军、肖莹光、魏宁、方坚、刘加维、黄虹淋、刘园园、郝之颖、周勇、房亮、孙书同、杨婧、陈瑞瑶、杨艳梅、蒋楠茜等一行人。

▋特别感谢怒江州政府陈少鹏副州长一年多来对规划帮扶事业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