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规划编制探索
项目分类:
城市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
项目简介

2014年5月,上海正式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经历了战略研究、纲要编制、成果编制和上报送审等主要阶段,已于2017年5月通过部际联席会审查通过,并于2017年12月25日获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主要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勘查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编制团队共同编制。在“全球化、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上海2035”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探索形成了“1+3”的编制成果体系。


from clipboard


一、“上海2035”核心理念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上海2035”把新发展理念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注重创新发展,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规划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睿智发展的创新转型新路。

注重协调发展,聚焦解决超大城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规划、整体优化本市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发展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注重绿色发展,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保障城市安全放在优先位置,突出底线约束,坚持走低碳绿色韧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注重开放发展,对照国际最高标准、全球领先城市,着力巩固提升上海面向国际、服务全国、引领长三角的门户枢纽地位和功能,不断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注重共享发展,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突出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规划实施机制,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建设更好城市,创造更好生活,推动城市共建共享。


二、“上海2035”主要内容

“上海2035” 顺应城市“创新驱动”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经济导向向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提出“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突出了创新活力、人文魅力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强调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其一,建设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创新之城涵盖了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国家战略要求,以及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创新及制度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要求。“上海2035”重点从核心功能、支撑功能和基础功能3个层面构架“创新之城”,提出强化科技创新、金融商务、文化创意、高端制造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构建由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构成的“三个1000km以上”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和服务能力的国际综合枢纽和门户;强化与创新经济和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等基础功能,打造“TBC(Technology + Business + Culture)产业社区”,激发城市持续活力。同时,强化以城镇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设置包含三大跨省城镇圈的24个城镇圈。


from clipboard


其二,营造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文化是全球城市保持其独特性和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一个拥有良好文化氛围和厚重历史积淀的城市,能够增强城市的魅力和包容性,培育城市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上海2035”突出“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理念,提出“文化+”发展战略,将文化内涵的提升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是立足空间载体和文化活动,新建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二是立足历史文化传承和自然禀赋,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和江南水乡特色风貌形象;三是立足多元包容的社会主体,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繁荣城市文化产业,弘扬城市精神和软实力。

其三,建设更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生态之城。绿色发展是卓越全球城市的底线要求。“上海2035”从上海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出发,强化了生态基底硬约束,划定生态保护控制线,构建“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聚焦全市17条生态廊道和21座郊野公园,显著增加绿色生态空间;聚焦进一步加大减量化工作力度,将耕地等传统农业要素纳入全市大生态结构,推进农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文化、景观“五位一体”的保护和利用。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韧性,加大了海洋、大气、水、土壤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力度,提高城市水资源、能源供给等生命线工程安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from clipboard


三、“上海2035”创新探索

“上海2035”在规划编制中开展了全面的探索和创新。

其一,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贯穿于总规编制的各个方面。在目标定位上,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将在上海生活、工作、学习、旅游等不同人群对于城市发展的愿景,真正反映和具体落实到规划中。在实施策略上,积极适应未来生活方式转变趋势,更加强调“社区”这一城市基本空间单元的建设,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组织紧凑复合的社区网络,促进生活、就业、休闲相互融合,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其二,坚持“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由愿景式终极目标思维转变为底线型过程控制思维

,牢牢守住常住人口规模、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四条底线,合理分配各类城市发展战略资源。发展模式由外延增长型转变为内生发展型,土地利用方式由增量规模扩张向存量效益提升转变,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背景下寻求未来上海实现开放式、包容性、多维度、弹性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其三,发挥上海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机构合一的体制优势,率先落实“两规融合、多规合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整合各类专项规划中涉及空间安排的要素以及相关政策,优化空间规划体系。

其四,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体现其战略引领、结构控制和实施管控的法定特征。在成果体系及形式上进行创新,既落实国家要求、强化规划引领,也对应政府事权、强化规划实施。成果内容由规定性技术文件转变为战略性空间政策,强化规划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机制,使城市总体规划成为更可操作、可执行的空间管理政策。

结语

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新的发展背景下对城市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的一次深刻思考和创新探索,也是向国内外城市先进经验学习的过程,“上海2035”为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改革创新和不断完善开拓了新的探索空间。我们并不完美,但城市将因我们的共同努力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