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三亚双修
项目分类:
城市更新行动
项目主管领导:
负 责 人:
参 与 者:
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三亚市出现土地资源快速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形态风貌失控,各类配套服务设施保障困难,以及城与乡、旅游区与老城发展差距显著等突出问题。这与三亚建设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高端目标形成巨大反差。

2015年3月—4月,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三亚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陈政高部长在北京、三亚多次会谈交流,陈部长提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工作思路,并于6月10日,复函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城市。同时委托我院开展了三亚“双修”、“双城”建设的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主要内容包含生态修复中对山、海、河的修复,城市修补中对城市形态(天际线)、城市色彩、广告牌匾、绿地景观、夜景照明、违章建筑拆除提出的六大战役。2015年“双修”工作重点包含6个规划类及12个施工类项目,我院承担全部规划类及4个施工类项目。

三亚城市“双修”工作既注重技术方法的研究,也特别关注实施策略和机制保障的探讨。

首先,技术方法上,主要采用总体城市设计的方法对城市各类系统进行梳理,实现对各类城市功能的修补与完善以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此次双修工作不是外在的形象工程,而是走向内在的民生工程;不是量上的拓展建新,而是品质的营造提升;不是单一的就事论事,而是综合的系统梳理。

其次,实施策略上,主要采用综合环境建设的方式,以示范段为前期启动重点,探索城市双修工作实施策略,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及空间条件下,把握重点,提高综合效益。例如解放路南段的综合环境整治,包含建筑立面风貌、广告牌匾、街道环境、综合交通、城市照明等各个方面的整治。

最后,在机制保障上,主要采用行政统筹负责,技术协同对接的方式。我院以技术支持的方式,全程全面统筹对接规划局、住建局、园林环卫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成立核心领导小组统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实施情况

截止2015年底,三亚城市“双修”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初设定的所有规划类项目,11项施工类项目大部分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其中4项已展开施工(包含中规院负责的两个项目:《三亚市迎宾路景观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三亚市榆亚路景观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

四、总结与思考

三亚市作为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双修工作不仅编制了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技术成果;更制定了包含行动计划、实施项目库、运作策略等实施抓手;同时在制度保障上,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等。

三亚城市“双修”工作体现了城市转型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也体现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强化政府执政能力、激励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持续性工作。不仅仅是景观工程、形象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文化工程、内涵工程和系统工程,更是国家形象和未来方向。三亚作为聚光灯下的明星城市和国际城市,备受各方关注。城市“双修”工作切合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城市的先行示范,也将代表美丽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1 总体概况

1.1 背景概况

•2015年3月--4月,三亚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住建部陈政高部长在北京、三亚多次会谈交流,陈部长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工作思路。

•2015年6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城市。6月12日,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

•2015年7月,住建部陈大卫副部长、海南省刘赐贵省长在三亚分别听取了“双修双城”工作汇报。张琦书记、岳进常务副市长在北京,向陈政高部长介绍了工作情况。


•罗保铭书记:

国家住建部批复将三亚市列为国家“双修”和“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这是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海滨旅游精品城市的重大利好,省政府、三亚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责任到人,高标准、高效率环环落实。

•刘赐贵省长:

住建部将三亚作为综合试点城市是对三亚、对我省的大力支持。三亚应以实际行动成效向中央交出满意的答卷。省政府拟在三亚就试点工作专题研究。

•王路副省长:

住建部对我省三亚市“双修”、“双城”试点的批复是对我省城市建设工作的巨大支持。省政府可成立工作推动指导、帮助、协调组,全力推动支持这项试点,为全省乃至全国城市科学绿色发展探索经验。

1.2 工作过程

•5月21日,三亚双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各部门统筹协调,按照“对标、对表、对接”的要求,大力推进相关工作:

中规院工作组共6个所室(更新、风景、水务、照明、建筑、交通)进场工作。工作组先后与规划、住建、园林、水务、执法、林业等各局,天涯区、吉阳区等区展开调研、对接。结合与各部门对接协调及工作交流,初步商定专项规划工作及实施性项目 6+11 项。

•7月,初步形成双修规划框架统筹各项目工作。

•8、9月份,规划统筹下各项规划工作、实施性项目工作全面开展、启动。

•10月份至年底,结合对实施性工作的指引,反馈、充实、完善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

•大半年来,在违章违法建筑拆除、违章违法广告拆除、被破坏山体生态修复、滨海岸线生态绿化修复、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工作特点:规划设计 + 现场服务

李院长:“不是在三亚,就是在去三亚的路上。”

三亚集团军,开始驻场工作(更新所、风景所、水务分院、交通分院、建筑所、照明中心)60余人。工作组先后与规划局、住建局、园林局、水务局、综合执法局、林业局、海洋局、天涯区、吉阳区等相关部门、区对接协调70余次。

张兵总工来三亚出差14次,合计在三亚工作40余天。

各所驻三亚工作天数合计:1558人*天(其中更新所400人*天,风景分院482人*天,水务分院360人*天,建筑所159人*天,照明中心77人*天,交通分院80人*天)。

各类工作汇报、交流30余次。

给三亚市领导班子、各区、各局等宣讲宣传共13次。


1.3 工作总体概况

——6个规划类项目(其中中规院承担4项)

•“双修”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题研究专项规划

•解放路(南段)综合环境建设规划

•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1个施工图类项目(其中中规院承担4项)

•东、西河景观施工图

•迎宾路景观提升工程

•榆亚路景观提升工程

•解放路(南段)示范段施工图设计



工作思路:城市设计的方法,总体把握、系统梳理、突出重点。


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山、河、海岸的修复

城市修补工作的重点:“6大战役”作为重点抓手,将三亚的工作做为试点

城市形态、轮廓天际线;建筑色彩风貌;城市广告牌匾;

城市绿化景观;城市夜景亮化;拆除违规建设



考虑实效与时序

•围绕“一湾两河三路”重点地段

•短期改善与长期管控相结合



生态修复:山、河、海的修复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修复“山海相连、绿廊贯穿”的整体生态格局和生境系统。

相关专题研究:

•《三亚市山体修复专题研究》

•《三亚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设施专题研究》


城市修补:“6大战役”做抓手

运用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按“山、河、城、海”相交融的目标,针对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进行“修补”。

相关专题研究:

•《三亚市城市色彩专题研究》

•《三亚市广告牌匾整治专题研究》


(2)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

三亚湾岸线及交通整治专项规划


底层界面风貌打造:骑楼要素及界面





城市界面亮化

通过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的运用,结合建筑功能,将冷暖光源进行协调设计,强调重点照明部位的同时,烘托浓郁的商业氛围。

•改造整治前——东侧立面


•改造整治后(东侧立面)


1.4 部分实施情况

•三亚湾滨海绿带生态修复,三亚湾南段生态补沙工程



•“市民果园”项目启动实施

山体修复,绿化修补。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迎宾路、榆亚大道、凤凰路等道路沿线绿化修补工作启动


•局部用地调整,总规优化中落实

退建还绿,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红树林公园、市民果园,纳入双修项目库建设实施)


“双修”工作思路指导下开展系列工作,宣传教育凝结共识。

2 双修认识

2.1 为什么做双修?

2.1.1 城市视角:三亚现实问题

>>>>

突出问题:三亚现实状况与高端定位的落差

•生态环境保护亟需强化。

•土地资源快速消耗,城市可持续发展堪忧。

•城市形态风貌失控,空间品质营造压力巨大。

•城与乡、旅游区与老城、滨海地区与腹地发展差距显著。

•旅游城市的特殊性导致各类配套设施保障困难。



2.1.2 国家视角:

>>>>

城市突出问题

三亚的问题,也是中国城市普遍的问题。

•指导思想重外延、轻内涵,城市发展比较粗放。

•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

•城市光鲜靓丽的外表与民生改善形成较大反差。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集中频发。

•基础设施脆弱,很多城市甚至没有地下管网的数据。

•发展失衡,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区。

•建筑追求大、洋、怪,城市成为奇思妙想的试验场。

•自然灾害、人为事故较多,城市安全隐患大。

•农民工融入城市困难,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

•城管不依法办事,选择性执法。城市管理问题。


发展理念转型-和谐宜居 富有活力 各具特色

•由量向质的转变:城市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趋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更加综合的标准: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文化特色与城市品质;以人为本,城市功能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城市设计的方法:由粗放型的二维管理走向精细化的三维管治。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总体脉络概括就是“五位一体”“五个坚持”“四项任务”“四项保障机制”;通篇贯穿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

2.1.3 全球视野:基于城市发展阶段(规律)的认识

三亚乃至中国城市的问题,是城市化到达一定阶段后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际城市化进程经验、教训、借鉴、启发

——欧美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应对:

•城市美化运动(芝加哥规划)

•新城市主义运动

•从旧城改造、重建到城市有机更新

——近年来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

环境、品质、生态、活力、文化、特色


2.2 双修是什么?

在一定发展阶段,应对 ”城市病”的 “一剂药方”,综合、系统地调理。

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常态下,一种长期的行动、理念和意识。

“双修”规划:

•不仅是一项特殊的规划,策略和标准;

•也是一个项目行动计划和城市建设行为的统筹安排、实施落实;

•更是城市治理创新和提升、城市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计划、长期行动。

3 总结体会

3.1 如何做双修?

既要注意技术方法的研究,也要关注实施策略和机制保障,更要结合法规完善和城市治理提升:

•不是外在的形象工程,而是走向内在的民生工程;不是量上的拓展建新,而是品质的营造提升;不是单一的就事论事,而是综合的系统梳理。

•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把握重点、综合效益;总体把控、系统梳理,治乱为先、提升品质;以人为本、还景于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技术支持,全程全面统筹对接;核心领导小组统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1.1 技术方法的视角

(1)总体把握,系统梳理

运用总体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涉及的各系统要素进行梳理、解析,发现问题,确立目标,从而明确相关要求。

(2)全面统筹,重点示范

总体城市设计系统梳理基础上,进而提出近期“一湾两河三路” 等工作重点。统筹各职能部门,确定近期重点11个施工图实施项目。施工图实施项目中,进一步明确短期内实效性、综合性重点区段。

(3)专业融合,综合效应

体现多专业融合协作、综合性解决处理问题的示范效应。

重点项目不应仅是单一的某一项工作,更要体现其对于城市功能、空间、场所、市民等的综合性效益。

(4)长期行动,分期实施

“生态修复”:

•有关山、河、海等的修复继续推进。

•结合相关研究(自然资产负债表应用研究,基于遥感信息的解析等),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

•对已经开展的工作如何进行持续跟踪、评价和管理。

“城市修补”:

•重点街道综合环境建设整治(2-3处)。

•城市交通修补和交通管理。

•核心区功能修补(城市更新单元的规划,实施主体、相关利益方参与)。

•城市文脉延续和修补(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试点等)。

3.1.2 实施操作的视角

(1)行政统筹,综合协调;


(2)项目成库,责任落实;

(3)社会公众,全面参与

一方面,广泛的宣传和公众参与。

另一方面,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吸纳社会、企业的力量和资金参与到“双修”工作中来。

政府:从主导到引导,从示范到推广。

单位企业和社会公众:从旁边看到愿意干、一起干。


3.1.3 城市治理的视角

制度是关键,预先管控比事后修补重要。


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城市治理水平提升

•完善一系列的城市管控法律法规,保证了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法定性,保障了后续工作可以依法依规开展。

•公园绿地必须获得法律上的保障。三亚应逐步扩大立法保护范围。

3.2 双修意义的一点思考

既是物质空间环境的修复修补,也是软环境(社会文化行政等)的修补。

•城市品质提升,风貌形象优化,由量向质转变。

不仅是形象工程,更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是品质内涵结合的综合性工程。

•城市管理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城市文明进步。

不仅是项目安排、工作计划,也是有关城市发展建设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优化,体现的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的提升,城市文明的发展进步。




本文内容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原城市规划设计所)副所长范嗣斌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在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三亚集团军集体亮相


项目致谢:

住建部多位领导的关心指导。

李晓江院长、杨保军院长关心指导,张兵总工全程参与,科技处、总工室组织协调,闵希莹主任工指导建议,以及更新所、风景所、水分院、交通分院、建筑所、照明中心等三亚集团军各位同仁的倾情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