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成渝地区城镇化监测平台建设与思考
时间:2021-12-25

中规院西部分院长期扎根成渝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更好的跟踪监测成渝地区城镇化发展,我院自2019年起启动成渝地区城镇化监测平台建设(以下简称“成渝平台”)。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成渝地区研究、观察、监测、评估等业务需求,制定了涵盖“区域观察、品质指数、城市画像”的成渝地区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了包含“宏观经济、人口数据、企业法人、地理信息、项目知识”等海量多源时空大数据的成渝地区监测数据库,搭建了集“数据汇聚、智能分析、监测评估”于一体的智能化监测平台,形成了成渝地区城镇化监测的数据平台、分析平台和智能平台。2021年12月11日,基于成渝地区城镇化监测平台长期监测成果,中规院西部分院首次发布了《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年度观察报告(2021)》。

一. 区域监测平台

成渝地区城镇化监测平台针对成渝地区126个监测单元开展区域观察、指标监测和城市画像。监测范围26.9万平方公里,包括重庆市全域,四川17个地市(不包含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和攀枝花市)。监测单元包括全域、地级市、市辖区和区县/县级市。

图 1成渝地区城镇化监测单元分布图


1.区域总体监测

《规划纲要》提出了“两中心”“两地” 的战略定位、“五大发展目标”和“七大重点任务”。“成渝平台”对标《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从人口、经济、宜居、生态、交通、文化六个方面,设计45项监测指标与评价标准,开展成渝地区发展监测。

人口方面,对标“双城格局”“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的目标,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区域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通勤吸附力、通勤外溢率、高知人群、青年人口、老年人口等维度对成渝地区的人口进行长期监测。

经济方面,对标“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等目标,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产业结构、产业联系、创新活力等维度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跃度等方面开展监测。

宜居方面,对标“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从区域房价、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体育设施、公园绿地、养老设施等维度对区域的宜居性进行监测。

生态方面,对标“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5%,河流主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到90%以上”等目标。从区域水环境量、大气环境质量、生态空间、降雨量、径流量、资源开发利用量、碳排放量、固碳量、能源消费量等维度开展监测。

交通方面,对标“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等目标。从高等级交通网密度、一小时交通圈、城市道路网密度、高峰期平均机动车速度、平均单程通勤时间、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公交专用道设置率等方面开展监测。

文化方面,对标“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和“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从文化场馆数量、文化场馆活跃度、文化景区活跃度、举办重大文化交往活动数量等方面开展监测。

图 2区域人口密度监测

图 3区域人口流动监测


综合以上多维度监测,在人口基础方面成渝地区作为国家排名第四的国家级城市群,近十年增长显著,城镇化还有较多的增长空间,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人口联系方面,形成“东南毗邻”“东部沿海”两大辐射扇面,日均进出成渝超过百万人次。在产业基础方面,已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其中计算机、手机、白酒、发电装备、汽车产量在全国具有较好优势。区域内部生产网络不断加强。在创新方面,创新基础较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经济创新要素有待集聚。

2.城市品质指数与城市画像

为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要求,传承巴渝历史文化基因,基于生活品质相关理论,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成渝地区特色,围绕宜居、宜游、宜赏、宜业四个维度,设计105项指标,构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指标体系,对成渝地区126个城市单元生活品质进行综合监测,为成渝地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支撑。

图 4 品质指数体系

图 5 综合品质指数

在城市品质指数基础上,综合人口、经济、宜居、生态、交通、文化等六个维度,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针对每一个城市从整体画像、时空画像和城市对比三个维度,对每一个具体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宜居水平进行刻画。整体画像,六个维度对城市进行画像,支撑快速掌握城市发展总体现状。时空画像,从“指标变化趋势、空间变化趋势”两个维度对城市进行画像,支撑动态掌握城市发展时空变化趋势。城市对比分析,从“监测指标、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等维度对城市进行对比,支撑开展城市之间现状、趋势、分布差异分析。

图 6 城市画像


二. 数据和分析服务

《规划纲要》还指出“积极拓展数字化应用,完善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加快提高治理数字化水平”,“成渝平台”在支撑成渝地区城镇化监测的同时还可以面向研究人员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成渝地区海量数据服务。面向成渝地区构建的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和项目知识库,可以向研究人员直接提供查询和分析,减少了研究人员的数据整理工作。

图 7 五大基础数据库


二是提供宏观经济数据的一键提取服务。通过对宏观经济数据按指标名称、所属区域和数据时间等方式进行打散建库,实现了数据的原子化组织。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任意选择指标、区域、时间来提取所需数据,极大的减少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时间,并同步生成分析图表。

图 8一键提取宏观经济数据

三是通过研发数据分析模型,提供大数据的快速分析服务。通过对分析人员常用分析模型和应用场景的抽象。提取了企业分布分析、企业总分支分析、企业投资分析、人口热力分析、人口通勤分析等常用分析模型。分析人员只需要更改相应的分析条件就可以快速自动完成。




图 9 人口热力分析

四是提供成渝平台与设计平台的协同分析服务。通过研发CAD专用插件,将成渝平台的数据服务一键引入设计平台,实现了两者无缝衔接和业务协同。



图 10 CAD中调用平台数据服务

五是支撑项目组开展专项分析服务。基于平台建成的海量数据,支撑了成渝地区国土空间规划、西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贵阳现代都市圈空间发展规划、重庆市梁滩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重庆市城市体检、重庆市城市更新等几十个项目的研究。


图 11支撑城市更新工作

三. 平台演进

按照建设计划,目前平台已实现了数据的集成与展示,构建海量数据的分析模型,初步实现监测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区域监测报告与城市指数报告,未来将提高区域监测能力,提高大数据获取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分析和辅助决策。

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城市智能模拟与推演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多的作用,成渝地区城镇化监测平台也将利用最新的技术力求更精准的刻画监测成渝地区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


图 12平台更新演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