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规智库 | 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年度观察
时间:2021.12.1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西部分院长期致力于成渝地区研究,对标建设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搭建成渝高质量发展监测平台。面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两大目标,从“区域总体观察”“城市品质指数”两个层面监测区域发展。今年首次发布《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年度观察报告(2021)》。


“区域总体观察”从“产业动力”“创新活力”“人口引力”等关键议题切入,聚焦现状格局、要素变化、网络联系,揭示“要素集聚流动、成渝中心作用”。“城市品质指数”从宜居、宜业、宜游、宜赏四个方面建立监测指标体系,系统评价各个城市品质,为成渝地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支撑。

研究范围图

规划范围:18.5万平方公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范围。

研究范围:26.9万平方公里,考虑区域协调和发展统筹,将重庆市全域、四川17个地市(不包含“三州一市”)纳入本次研究范围。

一、区域观察

对比世界级城市群,成渝地区正处于城市群发展的成长期阶段,城镇化率约为62%,已形成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但区域内100-500万人口大城市偏少。根据GAWC世界城市排名,成都、重庆位于世界城市第二层级,在资金融通、资本交易、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亟待提升。

(a)成渝地区与世界级城市群经济对比

(b)成渝地区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分层级城镇人口比重对比图

数据来源:成渝地区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20年》、《重庆市统计年鉴2020年》计算;国外城市群经济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数据);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数据根据《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测算

对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国内三大城市群,成渝地区在人口集聚度、城镇化水平、人均GDP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创新实力与开放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内循环加快发展,成渝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超过京津冀、接近粤港澳。人口回流显著,常住人口不断增长,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增强,人口红利和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成渝地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GDP占全国比重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省市统计历年统计年鉴

1、产业动力

产业基础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计算机、手机、白酒、发电装备、汽车产量在全国占比分别达到42%、19%、51%、25%、8%。成渝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12:48:40调整为2019年的9:38:53,2003-2012年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第三产业10-2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2013年以来第二产业增长相对乏力,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成渝地区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的占比(2019年)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2020年》;白酒产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成渝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图

内部生产网络关联不断加强。“双核”联系最为明显,其次为双核向外辐射的放射状网络,但与长三角、粤港澳等高度网络化城市群相比,跨省联系相对不足。

全国城市群间的企业投资关联图

成渝地区市区和区县企业联系图

成渝地区除重庆、成都中心城区以外市区和区县企业联系图

2、创新活力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重庆、成都高校数量分列全国第4、第8位,高新技术企业分列全国第15、第9位,过去十年增长明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经济创新要素有待集聚。以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瞪羚羊等为代表的创新经济,以及一流学科发展相对不足。

 

(a) 全国双一流高校对比,(b) 全国普通高校数量前30城市,(c) 全国高新企业前30城市

全国高校、双一流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对比图

数据来源:高校和学科数据来源于教育部2020年公示表,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来源于成渝平台中规院启信宝数据库

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要素,表现出显著的外溢趋势。从区域专利分布来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集聚态势明显,成都、重庆都市圈专利授权量占比分别达到50%、36%,其中中心城区占比分别达到40%、21%。都市圈以外,绵阳、宜宾、泸州、开州、万州、梁平、巫溪等增长显著。

成渝地区2020年专利数量分布图

3、人口引力

人口过亿的国家级城市群,近十年增长显著。2020年,成渝地区常住总人口10772.86万人,城镇人口6640.65万人,人口总量在全国五大城市群中排名第三,是继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后,又一个人口过亿的特大城市群。过去十年常住人口增长620万人,增量在全国五大城市群中仅次于粤港澳(3158万人)、长三角(1961万人)。城镇人口增量约2122万人,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渝3.93%、全国3.09%),在五大城市群中排名第二,城镇化动力与就业吸纳能力提升显著。


2010-2020我国五大城市群及全国人口年均增速对比图

区域内老年人、新生代、高素质人才等典型人群空间分异特征显现。新生代人群寻找机遇,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以及绵阳、宜宾、达州、万州等区域中心城市。老龄人群留守故乡,与人口流失地区高度重叠,主要分布在成渝中部地区。高素质人才向核心城市集聚,成都、重庆中心城区高收入人群集中度突出,每十万人拥有大学生数量分别达到2.98万人、 2.73万人,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5万人/十万人)。

成渝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分布情况图

成渝地区不同收入人群分布情况图


对外人口联系形成“东南毗邻”“东部沿海”两大辐射扇面,日均进出成渝超过百万人次。近域层面,川渝黔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显。远域层面,面向东部沿海开放格局形成。根据手机信令每日迁徙数据,成渝地区与全国其他省市往返人次高达170万人。国家第四极区域辐射、对外开放能力不断提升。

 

成渝与其他城市人流联系强度OD图

底图数据来源于:捷泰天域,审图号GS(2019)758号

2020年成渝迁徙人口去向TOP15规模比较图

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10月25日联通手机信令迁徙大数据

2020年成渝迁徙人口来向TOP15规模比较图

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10月25日联通手机信令迁徙大数据

内部人口联系,成渝双核迈向都市圈时代,毗邻地区人口网络化形态初显。成都、重庆中心城区与成渝其他市县人流强度分别占区域总量的21%、19%,区域辐射能级突出。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之间联系人口强度较高。成都中心城区在四川省内辐射强度较高,而重庆中心城区已经出现较强的跨省联系,与广安、南充、遂宁等人流强度突出。合川-武胜-岳池-广安市辖区,万州-开州-梁平-达州市辖区-云阳,永川-泸县-泸州市辖区-江津等毗邻地区联系不断增强。

成渝地区人流强度网络OD图

城镇格局方面:城镇等级结构存在“断层”,次级中心城市亟待壮大。目前,成都中心城区、重庆中心城区两大核心城市人口规模超过千万,其它124个城市中,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仅6个,50-100万的中等城市17个,50万以下的小城市101个。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内成熟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双核”集聚明显,二级城市发育不足,小城市数量众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网络化格局有待进一步培育。

成渝地区城镇体系图

二、城市品质

安逸富足的市井生活是成渝传承千年的基因,也是当下城市魅力所在。为落实成渝地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要求,基于生活品质相关理论,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成渝地区特色,围绕宜居、宜游、宜赏、宜业四个维度,设计105项指标,构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指标体系,对成渝地区126个城市单元生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为成渝地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支撑。

一是宜居维度,即传承成渝地区的“安逸”基因,构建“安逸指数”,分析各城市的生活品质;二是宜业维度,即发挥成渝地区的“才情”基因,构建“才情指数”,分析各城市的就业品质;三是宜游维度,即体现成渝地区的“好耍”基因,构建“好耍指数”,分析各城市的休闲品质;四是宜赏维度,即彰显成渝地区的“魅力”基因,构建“魅力指数”,分析各城市的魅力品质。基于“安逸指数”、“才情指数”、“好耍指数”、“魅力指数”,计算“品质指数”,分析各城市的综合品质。

品质指数示意图

1、宜居/生活品质:安逸指数

安逸指数基于生态环境、安全韧性、服务水平、社会和谐四大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各因子得分由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城市人均避难场所覆盖度、房价收入比、年度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例、恩格尔系数等38项指标计算得到。成都中心城区、重庆中心城区总体得分最高,生活品质最为突出。成渝主轴区域、成德绵雅西部区域、乐山南部区域、渝东北区域、渝东南南部区域、宜宾市市辖区、南充市市辖区得分较高,生活品质较优。

 

成渝地区安逸指数得分空间格局示意图

(颜色越深,得分越高,放大显示城市为得分排名前20的城市)

2、宜业/就业品质:才情指数

才情指数基于就业保障、就业机会、就业质量、人才集聚四大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各因子得分由城镇登记失业率、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10万人拥有大学以上学历人数等12项指标计算得到。重庆主城都市区、成德绵发展带内的城市得分最高,就业品质最高,具体包括重庆中心城区、永川区、长寿区、璧山区、合川区、涪陵区、江津区及成都中心城区、都江堰市、绵阳市市辖区、新津县、崇州市等。万州区、黔江区、泸州市市辖区等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得分较高,就业品质较好。

图21 成渝地区才情指数得分空间格局示意

(颜色越深,得分越高,放大显示城市为得分排名前20的城市)

3、宜游/休息品质:好耍指数

好耍指数基于美食好饮、消费活跃、游览度假、文体娱乐四大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各因子得分由每万人餐饮企业数量、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A级景区数量、文化艺术企业数量等20项指标计算得到。成都中心城区、重庆中心城区得分最高,休闲品质最优。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西部区域、武隆区、万州区、乐山市辖区、自贡市市辖区、宜宾市市辖区、泸州市市辖区、广元市市辖区、南充市市辖区、峨眉山市得分较高,休闲品质较优。

图22 成渝地区好耍指数得分空间格局示意

(颜色越深,得分越高,放大显示城市为得分排名前20的城市)

4、宜赏/魅力品质:魅力指数

魅力指数基于山水气质、城市风貌、文脉底蕴、乡野风韵四大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各因子得分由世界自然遗产数量、世界地质公园数量、自然保护地数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国家级文保单位数量、中国传统村落数量等35项指标计算得到。重庆中心城区、成都中心城区总体得分最高,魅力品质最为突出。渝东南区域、渝南区域、沿长江区域、成德绵雅西部区域、川东北北部区域、乐山市辖区、宜宾市辖区、自贡市辖区、峨眉山市得分较高,魅力品质较优。

成渝地区魅力指数得分空间格局示意图

(颜色越深,得分越高,放大显示城市为得分排名前20的城市)

5、综合/生活品质:品质指数

风貌品质指数基于安逸指数、才情指数、好耍指数、魅力指数四大指数加总进行计算。成都中心城区、重庆中心城区总体得分最高,综合品质最为突出。重庆主城都市区、“万开云”及“奉巫巫”区域、渝东南区域、成德绵雅西部区域、川东北北部区域、乐山市市辖区、宜宾市市辖区、自贡市市辖区、泸州市市辖区、南充市市辖区、峨眉山市得分较高,综合品质较为突出。

成渝地区品质指数得分空间格局示意图

(颜色越深,得分越高,放大显示城市为得分排名前20的城市)

成渝地区品质TOP20城市分布图

结语

未来,中规院成渝高质量发展监测平台将继续跟踪区域人口、产业、创新等要素发展,深化完善指数评价体系,围绕“两中心、两地”目标,发掘各地特色优势,持续观察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促进区域合理分工与协同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总策划:张圣海、肖礼军、吕晓蓓

执行策划:王文静、张力、贾敦新、汪鑫、杨浩、陈婷

研究团队:谢亚、丁洁芳、方坚、肖成玲、王玉琢、郭轩

数据支持:杨航、秦维

后期制作:黄子怀、雍娟、郑洁、程梓彧、廖冠男、刘冬旭、翟炳英、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