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泰山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传统文化复兴理念下的规划探索
项目分类:
风景园林和景观类
项目简介

from clipboard

演讲者∣贺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旅所


近年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家战略,泰山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度随之提高,泰山文化保护传承规划是一个较新的规划编制领域。通过泰山文化保护传承规划的介绍,将在编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挑战分享给大家。


壹  政策与任务背景

首先是规划的任务和背景,以及泰山文化认知层面,包括泰山的文化空间怎么保护塑造、泰山文化怎么传承,尤其是对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利用等几个重点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

国家战略层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规划任务背景——泰山文化的重要地位

山东省作为文化大省,省级层面在文化复兴战略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过程中,已经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确立为未来的战略型支柱产业和主要抓手。泰山和黄河、长江、长城同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形象标识,是山东省的大抓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年底,山东省委明确做好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确定以山东省文旅厅为牵头单位组织泰山文化保护传承的编制规划内容与实施。


from clipboard


《泰山文化保护传承规划》编制是以文化复兴为目标,文旅部门牵头编制的省级层面规划。从规划的诉求以及任务角度来讲,首先要解决泰山的文化认知和定位问题,通过对于文化资源的梳理、分析,得到基础和全面的对于泰山价值的定义及研判,不仅包含分析认知泰山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泰山文化时代价值和和传承价值做了系统的梳理和研判,规划既是文化研究,也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专项规划。

在规划策略层面,我们强调从保护到传承再到利用的层层递进逻辑关系。上述每一方面所用到的规划工具和管控手段都具备特点,也突破了既有的、传统空间保护规划擅长的物质载体和历史空间保护管控的规划手段范畴。在规划实施层面,除了我们熟悉的空间管控内容之外,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也强化了平台的搭建,对接了相关其他规划,从政策建议和项目策划引导方面均有涉及。总结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规划类型,是“研究、规划、策划”兼具的系统工作。


贰  文化认知与阐发

为了研究文化领域的问题,为了明确泰山文化定位,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和泰山文化的“故事”,我们按时间逻辑顺序系统梳理了泰山文化演进的进程,也是为了讲好明天的“故事”做铺垫。

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泰山的文化源起,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泰山地标式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山岳崇拜文化。文化溯源工作是我们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界定了泰山的文化的时间跨度和具体内涵,将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所代表的龙山文化纳入到泰山文化范畴。其次是通过梳理泰山文化的脉络,明确了泰山祭祀活动在泰山文化演进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先秦到近代史料明确记载,泰山文化随着封禅祭祀活动而兴盛,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叠加了儒家文化、民间祈福的文化,也深刻的影响到了城市的营建和建设的活动。从文化影响力的角度来讲,泰山文化影响历史上的国家封禅、祭奠、祭祀体系,并辐射了亚洲范围内的其他国家。


from clipboard


从讲好中国故事的纬度来看,泰山文化有两大优势特点。第一,从时间维度叫做源远流长。泰山文化能够和中华传统的5000年文化的时间跨度并肩。第二,泰山文化的多元与包容。从古至今,泰山的文化延伸出了政治层面、宗教层面、文学层面、民俗层面以及国家精神层面的不同内涵。泰山文化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复兴传统文化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素材基础。但是,在概括泰山文化的时代定义和阐述层面,单有历史素材和现状认知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大众普遍对于传统的泰山文化认知往往停留在泰山祭祀、祈福活动这样比较局限的浅层。而规划是要深刻的讨论泰山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意义。总体来说,我们的工作概括出来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考量,我们要认清楚什么是值得发扬和继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最终我们从“国泰民安、齐鲁之魂、五岳至尊、精神寄托、厚德载物”几个方面阐发了泰山文化的时代属性。

为了讲好明天故事的角度出发考虑,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也多次组织文化学界和国内地方的专家论证讨论泰山文化的时代定义,考虑了泰山文化不同阶段可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内容,给泰山的文化一个较为凝练的定义:“中华泰山精神家园”,具体包含:“天人合一、国泰民安”,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文化;“敢于担当、开放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取文化;“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君子文化。


叁  文化空间保护与塑造


from clipboard


泰山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空间载体

明确了泰山文化的阐述和定义,我们还要明确泰山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空间载体,实际是论述认知泰山的文化空间与空间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文化研究全新的角度(如从文化生态区、文化区位和文化地理学)判断,泰山文化的多元包容特征使其空间载体应当是一个跨行政地域的,应包含齐鲁文化等相关文化资源所聚集的大区域。因此,在明确泰山文化保护传承空间载体方面,我们将历史文化当成一个优先分析的要素,如历史史料记载的地名、封禅祭祀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及其相关的山水环境,纳入到大泰山文化保护传承的空间范围。因此规划提出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规划范围,而是由核心区向周边辐射带动的圈层区域,不同的区域提出的管控要求和保护措施也有所差异。

文化空间保护传承的工作致力于同时建立起物质遗存和其所代表的精神价值的联系,从保护优先的原则出发,规划建立的保护框架将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对象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大板块,从而重点整合不同的现有保护政策区,进一步优化管控措施,建立起大泰山、大保护的概念。行政有界而文化无界,文化视角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形成全局整体观——泰山文化的空间载体首先依托于整体的山水环境以及山城格局。济南以山为屏,见山为景,泰山因山而止,因山而兴,从泰山文化空间载体保护塑造角度考虑,处理好山城关系,保护好山和水是两个地市共同的目标,泰山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需要两个地市协同配合,在一个平台上说话。


泰山文化轴线

其次是泰山文化轴线。狭义上,泰山-泰城的轴线是从泰山岱顶,经中天门、南天门、红门到岱庙,总长8公里。对比现在我们已经开展的申遗工作北京的中轴线,泰山的轴线应拓展并体现“七分自然,三分人文以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景观。由此扩展广义泰山文化轴线应包含济南由黄河、雀华两山,经大明湖、济南老城至千佛山的轴线空间序列,同时包含曲阜、孔庙、泗水以及神童山的轴线空间序列,共同串联起济南、泰安、曲阜的文化轴线空间。

从文化资源的丰富富集程度来看,轴线串联起泰山、长城、大运河、三孔4个世界遗产;济南、泰安、曲阜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且是山水要素典型和齐备的传统文化空间。泰山文化空间的保护工作应当在这条文化轴线做足文章。

回到讲好泰山故事的要求,我们以泰山封禅祭祀以及民间祈福的脉络和发生场所为核心,明确了泰山文化空间所应当包含的遗址要素、线路要素和环境要素,并且提出了关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设想,将泰山封禅祭祀等历史事件按照世界记忆遗产的要求加以保护的传承。同时,参照大遗址保护的利用方式界定泰山历史文化场所的地域范围,大力发展文化公园、文化体验项目等,实现文化场景叙事化展示利用和体验功能。


泰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点是泰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规划重点传承内容主要是抓住泰山精神、泰山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方面的重点,构建文化传承的重点内容框架,工作关注重点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和传承动力研究,提出相应文化传承措施包括设立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等文化事业建设等工作。

在泰山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层面,规划更多强调引导和策划的内容,包含利用历史街区、产业园区、优良山水环境引导文创产业的进驻与培育,强化现代化的数字科技驱动和鼓励发展创新配套优惠政策。鼓励推动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利用,以及与影音娱乐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策划营销泰山文化论坛等大事件和活动建议。


结 语

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来泰山文化保护传承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泰山是一个大的文化,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多,规划的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在统筹和系统协调方面也做了全新的探索和尝试。泰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双遗产,既有较强的生态自然功能属性上,还要承担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任务使命,山水和文化交融的空间如何管控是值得探索和讨论的问题。

这个规划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首先是我们认识到保护传承规划的工具多样化:既有文化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有文化空间的保护管控工作,还包含项目策划和政策引导实施的落地内容,在规划中我们讨论了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也尝试了跨界融合的规划创新视角和思维方式。


致谢

感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大力支持。

感谢张广汉总工,岳凤珍主任工、罗希主任工给予本项目的指导与支持。

感谢项目组的全力付出与工作。

所长:周建明

项目组:贺剑,陈杰,周旭影,刘剑箫,周辉,宋增文,洪治中,郑童,苏莉,彭晓津、陈长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