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北川重建
项目分类:
扶贫救灾类
项目简介



“用责任和理想营建人民美好家园

——中规院人北川十年回顾”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生长着希望、播种着幸福的日日夜夜,回顾那段用智慧点燃希望、用蓝图勾画未来的灾后重建历程......在建设部领导的部署和支持下,中规院统筹,全行业支持,全领域协助——在一个“漏斗”下,规划设计者走到前台,实现理想与现实的无缝对接,创造中国城建新经验,短短3年时间,一座承载着全国人民期望、容纳了23万各族同胞的新家园崛起在安昌河畔!


from clipboard


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国家经历了三十年的开放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时期,救灾应急和灾后重建的国家动员、社会响应的力度和广度空前。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也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奇迹。正如习总书记今年年初在四川视察时所强调的“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from clipboard


汶川地震发生后,规划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以规划师的职业精神倾全力投入灾后重建规划建设,保障了从救灾应急、灾后重建到后重建援助的技术需求。当时建设部规划司第一时间组织启动了应急安置和灾后重建规划工作。2008年5月18日,建设部规划司唐凯司长带领中规院、清华同衡院、同济规划院等10个专业机构的救灾应急与灾后重建团队第一次到达汶川灾区。5月21日起,建设部要求中规院在成都成立汶川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组,同时,建设部还组织开展了汶川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风景区规划。


from clipboard


从2008年5月19日中规院团队进入遭遇灭顶之灾的北川老县城,到2012年春节中规院北川新县城规划工作现场指挥部完成任务胜利回师,中规院在汶川灾区先后完成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绵阳、德阳市和北川、安县、绵竹、什邡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完成了汶川灾后应急供水水质监测工作;完成了《北川县县城选址和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及三十多项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完成了北川新县城重建全过程的规划设计统筹协调与现场技术服务工作。2012年春节至今,中规院继续为北川新县城提供正常运行的完善、磨合与后重建发展时期的规划技术服务,包括编制新一版总体规划,提供各种技术咨询。


from clipboard


经过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受灾群众意见,中规院提出北川县城异地重建的建议,并对多处选址的地质安全、区域发展条件、羌族文化复兴和区划调整可能性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距原县城23公里的山前河谷平坝地区作为新县城选址推荐方案,获得受灾群众拥护和中央政府批准。


from clipboard


北川新县城规划遵照将新县城建设成为“城建工程、抗震精神和文化遗产的标志”的中央指示,结合山东援建北川计划,以“安全、宜居、繁荣、特色、文明、和谐”为建设目标,将先进理念、适宜技术、实施措施与援建项目、地方发展、民众意愿和施工进度等充分结合,创立适合快速灾后重建特点的规划新思路。


from clipboard


规划新县城由中部平坝综合区、南部产业园区、北部丘陵休闲度假区和西部城镇拓展区组成。规划以紧凑的城镇形态,将绝大多数居民的日常出行控制在步行范围内,充分发挥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率。紧凑的城镇形态既保护了城镇原有的山水格局,还大大降低了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保证了建设周期。

新县城河东近期建设区所形成的“生态廊、休闲带、设施链和文化轴” 的功能结构,为快速重建背景下的城镇发展提供清晰、有序和高效的城镇空间结构。


from clipboard


针对地域民族文化复兴要求,规划秉持传承和创新的原则,通过建筑风格控制策略,引导原生、传承及现代羌风建筑类型在空间上的有序布局,既兼顾整体环境的协调,又注重风貌细节的丰富。


from clipboard


规划以慢行交通为主体,强调区内交通的稳静化设计,以创造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市政设计采用雨水渗透、智能电网、LED节能灯具等适宜技术,建筑设计严格执行国家绿色建筑标准。


from clipboard


为适应中央政府“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安排,中规院、山东省援建方和北川县共同创建了中规院作为“技术负责一个漏斗,实施协调一个龙头”的规划实施机制。

在既有规划体系中,加入全过程城市设计,并以此为平台促进各层级规划、各专项规划与援建项目实施的融合,有效统筹规划设计,为重建提供一揽子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决策咨询,明确建设时序,组织专家论证,负责设计审查,完善施工组织,监督建设质量,使规划有效服务于项目建设。中规院在现场设常驻“新县城规划设计指挥部”,全面负责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实现了由“规划先行”到“规划伴行”的规划服务模式的转变。使新县城的重建全方位实现规划意图。


from clipboard


三年的艰苦重建中,中规院指导协助援建方完成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道路总长65.3公里、市政管网总长54公里、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的建设。一座具有浓郁羌族风貌的现代化县城已拔地而起,全面实现灾后重建“构建基本框架、实现基本功能和展现基本形象”的要求。截止目前,北川新县城已经全面实现了灾后重建目标。

中规院提出的城镇规划设计“六个结合”的技术路线,保证了特定时期下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在特殊任务要求下,从规划设计“一个漏斗”到三个指挥部“三位一体”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高度协调的决策与运行机制,使技术团队作为第三方发挥了重要的规划设计统筹协调、技术支撑与服务的核心作用,保证了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案的全面实施。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经历和宝贵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玉树、舟曲、芦山的灾后重建中得以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做出重要贡献。

汶川大地震十年之后,我们用更加平静、理性的态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于中规院救灾扶贫、灾后重建和新城建设的能力提升将是十分有益的。这样的回顾、总结和反思,对于城乡规划行业的技术发展也将会有所帮助。



李明 朱子瑜:设计思维,规划语言——北川新县城规划设计一体化认知


束晨阳 刘冬梅 韩炳越 牛铜钢 马浩然:绿色先行——北川新县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实践


殷会良:北川新县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梳理


蒋朝晖:大师小园:精神家园的安放——北川抗震纪念园规划设计回顾


戴继锋:从交通到交往——北川新县城交通品质塑造的实践与探索


陈雨:规划、沟通、协调——北川-山东产业园规划建设纪实


洪昌富 高均海:海绵新北川——北川新县城绿色市政营建


贺旺:“三位一体”和“一个漏斗”——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实施机制总结与思考


胡京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重建蓝图绘到底——后重建时期北川现场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黄少宏 于伟:顺民意,聚精神,承文化,营建宜居社区——北川新县城安居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回顾


束晨阳 马浩然 牛铜钢:蓝绿景观创造幸福空间——北川新县城绿化景观带设计探讨


李新阳:延续理想,继续发力,为了更加美好的北川家园


......


在北川,中规院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以规划师的职业精神倾全力投入新县城规划建设,保障了从救灾应急、灾后重建到后重建援助的技术需求。中规院从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应急到2012年新县城前线指挥部撤离,共投入现场工作227人,1400多人次、13000多人日,涉及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住区规划、建筑、结构、道路、交通、园林、景观、防洪、给排水、电力、照明、通信、信息化管理等所有专业。在现场工作时间最长的朱子瑜、殷会良、孙彤、梁昌征等现场工作时间达1000天以上,人们时时刻刻感受到了中规院人坚忍、执着的坚持,科学认真的态度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救灾和重建使命锻炼了中规院人,造就和提升了中规院人。


中规院的规划师们亲历了汶川大地震从应急救援、过渡安置到灾后重建,乃至后重建时期发展的全过程,深切体会到自然灾害的惨重损失和国家与社会应急救援、灾后重建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实践也启发规划师深刻思考中国作为一个多灾害国家的对于自然灾害认识,生命安全认识和发展理念的进步;思考灾后应急与重建机制与规划方法的改进——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和教训,让规划师从历史来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让罹难同胞牺牲的生命和重建的巨大代价转变成为今后应对灾害与重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欢迎登陆“中规院人北川十年回顾”专题平台

一键尽览北川十年建设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