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中规院文旅所红色旅游典型案例为例
项目分类:
文化旅游规划类
项目简介

from clipboard

演讲者 | 苏航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旅所

01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我国红色旅游规模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全国红色旅游规模即将突破每年15亿人次,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次1/4以上,所以红色旅游不是小众旅游,而是非常重要的旅游类型。同时红色旅游呈现出年轻化、散客化趋势,根据相关调查,红色旅游游客平均年龄为33岁,80后和90后的占比约39%,红色旅游出行游客70%为自费形式。我国红色旅游已深入人心,但对供给侧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从国家规划来讲,2004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三版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目前全国已建成了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47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上, 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基本宗旨。同时习总书记也提出“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地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一个概念。两方面要统筹”。由此可知,红色旅游根植于红色文化,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这两个属性需要统筹发展。


02红色旅游业务实践

文旅所从2006年开始先后承担了30余项红色旅游项目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与成绩。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文旅部共同下发《关于公布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遴选结果的通知》,全国共评选出60个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中规院文旅所主持编制规划的5地荣列榜单,分别是湖南韶山、陕西南泥湾、河北西柏坡、四川协兴和山东刘公岛。


from clipboard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也是享誉中外的革命纪念地与红色旅游胜地。2013年文旅所开展第二版《韶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规划紧紧围绕“伟人纪念地”的核心特征,利用“空间叙事”方法将零散景源串联成主席“韶山故事”主线,提升游赏的深度与广度。通过优化调整风景名胜区边界,合理引导区内乡村发展,促进景区建设治理与城景村协调发展。

河北西柏坡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最后一站所在地,也被称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2013年文旅所承担了《大西柏坡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以西柏坡革命旧址为核心,重大历史事件、空间叙事和情景再造手法,建设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整合周边历史文化及自然山水、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旅游目的地。

四川协兴是邓小平同志故乡,规划围绕小平少年足迹和改革开放丰功伟绩两条主线,以“生态+文化+旅游”为构架,深度挖掘水秀山灵的地脉、巴国古韵的文脉、孕育伟人的精脉、川渝合作的人脉、市场需求的商脉等五大要素,构筑“五脉协同,多彩共兴”的发展格局。

山东刘公岛是我国近代北洋海军成军地、甲午战争主战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独特。我院文旅所分别于2006年、2008年开展刘公岛景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系列规划。规划在梳理刘公岛现状建设、资源特征、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优化调整风景名胜区空间结构,加强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着重资源整合和协同利用,并对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出整治提升的规划建议。


03红色文旅融合的技术路径探索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总结出红色文旅方面的路径与经验,可简要阐述为“一融六红”。“一融”即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六红”包括六个方面。其中,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展示、红色纪念空间的塑造提升是开展红色文旅融合的基础;红色历史场景的营造展现、红色经典故事的空间叙事是在此之上红色文旅融合的途径和方式;红色精神文化的教育传承、红色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在红色文旅融合的拓展与延伸。


from clipboard


一融

一融”为红色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可简要概述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首先在国家层面,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也把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高度。同时文旅融合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根据联合国教科文和世界旅游组织测算,全球近40%的旅游业由文化驱动,而抽样调查显示我国高达67%。该数据说明我国旅游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随着文化自信和精神需求的进一步增强,文旅融合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from clipboard


文旅如何融合?可简述为文化的旅游化和旅游的文化化,文化旅游化有四个方面:

     • 文化设施的旅游化使用

     • 文化遗产的旅游化利用

     • 文化活动的旅游化展演

     • 文化创意的旅游化结合

旅游文化化方面也包含四个方面:

    • 旅游产品中强化文化主题

    • 旅游内容中提升文化内涵

    • 旅游要素中增加文化特色

    • 旅游功能中体现文化传播

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来实现文化为旅游赋能,旅游为文化增效。为什么红色旅游具备天然的文旅融合属性?前文所述红色旅游具有公共事业与文旅产业的双重属性,必然要融合。而客源群体结构的年轻化使教育方式和体验形式不能再采用固有的宣教方式,只有通过文旅融合才能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这也是老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

六红

1. 红色文化遗存的系统保护

红色文化遗存主要是指红色资源中的物态资源,是红色文旅融合的基础,需要充分认知其内涵才能对它进行系统化保护。通过相关研究我们总结出红色文化遗存六个方面,包括:

• 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

• 著名人物故居、旧居、活动纪念地、纪念设施及其遗物;

• 与重要历史事件、革命运动、重要战斗有关的遗址、遗迹和代表性实物;

• 反映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的重要文献资料和代表性实物;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具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标志性工程;

• 产生于现代的各类红色文化物质载体。


from clipboard


红色文化遗存和文化遗产交集的部分称为革命文物。但红色文化遗存不局限于文化遗产,还包括大量类型丰富的现代遗存。比如深圳深南大道“拓荒牛”代表着改革开放,虽然其不是文保单位,但它属于红色文化遗存。文化纪念设施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北川新县城等也不属于文保单位,但也是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存。随着我们国家不断的发展与建设,红色文化不断具有更深更广的内涵。比如海南省三沙市不仅仅是海岛旅游,还蕴含红色旅游内涵,象征国家领土主权。河北塞罕坝不仅仅是森林旅游,还蕴含大量彰显生态文明和奉献精神的红色旅游内涵。可见红色文化遗存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from clipboard


红色文化遗存通常具有5个特点:

    • 事件性:事物遗存比较少。

    • 线路性:区域关联性较强。

    • 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共同存在:包括故事、歌曲、精神等文化形态。

    • 文化遗存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如雄关漫道、苍山如海等。

    • 历史遗存和现代遗存相结合:如相关文化纪念设施等。

只有全面地认知遗存类型才能对其进行系统化保护。比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中,项目组在院总工张广汉的帮助下对长城沿线梳理出八类系列遗产,对红色文化遗存的系统认知是对其正确进行系统保护的前提。


from clipboard


2. 红色纪念空间的塑造提升

红色纪念空间通常位于革命文物周边或外围,主要用于展示文化内涵、瞻仰纪念、参观教育、彰显主题形象、举办纪念活动等功能使用,一般来说红色纪念空间包括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展示馆、纪念广场、纪念性雕塑、纪念园、游客中心等,可分为文化设施和主题景观两类,通常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 主题性:紧扣红色主题,庄重正气,避免求大求怪。

    • 艺术性:文化含义丰富、形态优美且令人印象深刻。

    • 功能性:满足文博游览、瞻仰纪念,以及举办大型节事节庆活动等使用需求。

例如下图是文旅所参与设计并实施的韶山游客集散中心,现已成为韶山风景区入口的标志性纪念建筑,同时起到了有效组织疏导游客的功能作用。


from clipboard

中规院文旅所设计并实施的韶山游客集散中心(2012)


在南泥湾我们也规划设计了一系列红色纪念空间,包括正在建设中并即将实施的三五九旅纪念广场、南泥湾入口处标志性景观稻香门、南泥湾党徽广场。红色纪念空间为一系列纪念性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载体,也是红色旅游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from clipboard

中规院文旅所设计的南泥湾三五九旅纪念广场方案(建设中)

from clipboard

南泥湾已建成的稻香门

from clipboard

南泥湾已建成的党徽广场

3. 红色历史场景的营造展现

大量红色历史事件的实体遗存非常少,而游客需要可感可知的空间载体。场景的复现不只是对空间的保护,还是对时间的保护,是对历史的再现。场景营造不仅包括建筑与景观,还包括符合时代特征的陈设、装饰、声音、气味等环境要素,是让游客感知那个年代那个事件的种种元素集合。例如南泥湾的歌曲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现场遗存非常少,需要让游客感受到“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大生产氛围,因此项目组在南泥湾规划中恢复了大生产时期千亩稻田的场景,让游客深入体验到那个热情激扬的光辉岁月。


from clipboard

南泥湾恢复的大生产千亩稻田场景展现


同时规划基于大量南泥湾的纪录片、实体历史照片和文献等,把一个已经完全被拆毁的三五九旅旅部旧址进行场景恢复,希望让游客感受到“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的情景氛围,真实展现三五九旅生产、生活和战斗场景。项目组恢复了士兵营房和练武场场景,恢复了大生产时期一系列工厂“十三坊”,包括马兰草造纸工厂、肥皂厂、木器厂等,在这里游客既可以感受到生产氛围,又可以参与造纸过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体验。下图是恢复的豆腐坊、粉坊等生产场景,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制作红色美食,充分把文化场景和旅游业态有机结合,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感知体验。


from clipboard

士兵营房及练武场场景展现

from clipboard

马兰草造纸坊场景展现及造纸体验

from clipboard

豆腐坊、粉坊场景展现及特色美食体验


4. 红色经典故事的空间叙事

红色旅游的重点是讲好红色故事,但红色文化遗存具有线路型特点,又多呈碎片化分布,空间上需要整合这些故事碎片,织补出清晰完整的叙事脉络。比如韶山不只有毛主席故居,还有大量与主席生平相关的红色文化遗存,但多被忽视,故居单点游客集中度超过80%。规划梳理了毛主席的“韶山故事”,以“求知、求学、求索、求是”的故事主线串联散点资源,生动立体地展示毛主席在韶山时的幼年生活、少年启蒙、青年革命及老年回望的生平事迹,构建完整的伟人纪念地域。故事选取既有毛主席的革命事迹,也有年少生活趣事、家人温暖情怀、乡邻三两见闻,将游览空间由故居一点拓展到纪念地全域,实现均衡发展。


from clipboard


5. 红色精神文化的教育传承

红色研学是深度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方式,也是带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南泥湾规划了大量红色教育设施,下图是现首批已建成的3000人培训规模的延安干部学院南泥湾分院,规划至2025年南泥湾年培训规模达到50万人次。同时红色教育培训还可以实现对红色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例如下图是南泥湾炮兵学校旧址,现已建设成为炮校书吧和大礼堂,作为红色教育培训的报告厅和图书馆。以前的士兵窑洞恢复成了红色课堂,红色教育产业已经成为南泥湾发展的重要支撑,红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from clipboard

已落成的延安南泥湾干部学院

from clipboard

利用炮校窑洞营房建设的“培训教室”


6. 红色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包括功能结合、要素链合、资源整合。功能结合指文化产业的旅游化利用,包括文化演艺加旅游、文化会议加旅游等。要素链合指旅游要素的文化IP注入,如食—红色味道、宿—红色民宿、行—红色线路、购—红色风物等。在资源整合上,红色旅游通常要与其他旅游类型、相关产业结合才能形成协同共振的推动作用。资源整合包括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乡结合,红民结合,红运结合,红创结合等一系列发展方式。


from clipboard


韶山即是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的范例。上一版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并没有把乡村作为风景资源,仅规划了传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文旅所此次规划中,项目组认为乡村应该作为风景流赏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应展现出浓厚的湖湘文化乡愁空间。因此项目组在韶山村区域设置了韶山冲乡村景区,并对该片区编制了详细规划与设计,成效十分明显。随着2018年起规划的逐步实施,韶山村现已成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现在韶山村的人均收入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2.5倍,规划理念的转变推进了资源的认知与发展。


from clipboard


南泥湾则是红色旅游和绿色发展相结合的例子,除了红色旅游外,这里还规划有蟠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南泥湾国家现代农业公园。其中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已于2019年建成并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成为陕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南泥湾不仅有红色旅游,还是绿色生态游的好地方,使南泥湾真正成为了“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


from clipboard


04后记

以上是对中规院文旅所过去相关实践工作的简要总结,衷心感谢王立秋书记、王凯院长对文旅所红色旅游业务的鼓励与关怀,感谢张菁总工、詹雪红处长、徐泽处长对项目的大力支持与指导,特别感谢周建明所长带领着所内技术骨干在红色文旅领域的持续深耕,使我们有机会能够伴随着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不断的服务与成长。随着红色文旅内涵的不断拓展和延伸,中规院文旅所也希望能够在未来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以规划业务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将我们生生不息的红色火种更广、更好地传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