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规智库丨首届“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暨中规院成立67周年学术活动重磅开启
时间:2021.10.17

from clipboard


六十七载峥嵘岁月,不忘初心——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67周年之际,为期三天的首届“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在金秋时节盛大开幕。年会以“面向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为主题,是紧密落实“十四五”规划战略布局的适时之举,奏响了中规院人开启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征程的最强音。作为院庆活动以及“中规智库”百场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之一,于今天上午开幕的规划创新年会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高品质城乡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展开相关研讨,以促进创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共享。


from clipboard

与会嘉宾合影


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总体目标,规划创新年会设置了六个版块,重点探讨“面向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幸福宜居”、“特色魅力”、“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智慧治理”等专题,业界大咖、中规院领军专家济济一堂,介绍在多个领域进行理论创新的探索,分享在实践领域耕耘多年的智慧结晶。


from clipboard

开幕式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立秋主持。

致辞

from clipboard

住建部副部长黄艳莅临现场为年会致辞。

from clipboard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致辞。

from clipboard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施卫良致辞。

面向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


主旨报告

from clipboard

《关于研究城市科学的思考》

汪光焘

原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

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报告开篇指出,城市化不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结果,而是人类社会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研究城市化道路,要从本质上去把握城市的发展机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汪光焘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城市,城镇化是现代化必由之路,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建设现代化城市道路,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汪光焘重点在报告中分享了在研究城市问题过程中思考的几项现状:城市化地区的形态特征、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的特征、人口流动的现实状况分析、农民工活动的状况分析等。汪光焘指出,新型城镇化进入了新阶段特征,重点体现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速增长,流动人口规模继续快速增加,其中省内流动人口增速快于跨省流动人口,跨省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人口由乡村向城镇加快流动,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向中心城区和县城聚集,城市之间出现分化。农民工总量趋于稳定,省内流动逐步成为主流。

基于当今研究城市科学的指导原则,汪光焘指出,要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来思考城市科学,他进一步明确:城市科学将城市作为⼀个完整的不可分隔的系统/对象,将城市视为物质网络基础上人们活动的需求,以系统论的思想研究城市,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融合来思考城市问题。城市交通学是交叉性、开放性、包容性学科,城市科学理论研究需要城市交通理论来支撑。


from clipboard

《AI赋能城市规划》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以AI赋能城市规划为题,指出大数据像工业时的化石能源,AI则是发动机。吴志强指出,AI城市是高级智慧生命体,通过统筹城市各方信息的联动学习推动技术的发展。报告重点提出了智能规划的三个关键点。一是问题痛点导向,规划的核心力量是愿景力,以百姓为本,倾听居民心声,了解生活痛点;通过收集民意,总结调查结果,改善需求愿望来构建“绿治住行商医教产基创”十元功能平衡家园。侧重以金鼎聪明城市示范项目为例来展示未来推演和街区尺度的未来功能要素配置,通过选址引爆点推演、街区尺度十元POI推演、功能场域精准配置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指出金鼎社区未来的功能要素配置,不仅关系到生产、生活享有设施服务的公平性,更重要的是将其服务的效用最大化。

二是技术迭代导向,比如AI智能养老空间iSpace001将养老需求分为生存、健康、幸福、社区等模块,配以AI产品为适老化智能化改造提供支持;三是群落智慧导向,吴志强认为,应加强“群智”等技术理念和技术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运用。结合AI辅助的城镇群智能推演,展示区域极化和城镇群落协同过程,规划师可在此基础上识别发展模式,提出区域基础设施支撑等。

报告最后结合全国域1x1km碳排精度诊断、全球范围内识别13861个独立建成区等案例,介绍了城市智能平台加上人工智能推演的CIMAI;涵盖世界城市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城市数据库;包含建筑、绿地、道路、水系、地形五大要素的人类数字城市图谱CiMA等,吴志强强调,更高级的文明将是智能文明、创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融合。


from clipboard


王凯院长在会议总结中谈到,中规院要加强学习,首先要转变思想。今天的规划创新年会是第一届,今后中规院每年度都将有两个重要的学术会议——“业务交流会”和“规划创新年会”。规划创新年会将邀请业界的专家学者一起交流研讨,通过学习逐步转变工作方式和思路,建立起我院引领规划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中规院将按照部里的要求,下一步在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韧性城市建设一系列的工作中要走在前面,加强理论方法研究,通过规划设计实践,推动我国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幸福宜居的人居环境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下午“幸福宜居的人居环境”版块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邓东主持。


主旨报告

from clipboard

《城市更新与场所营造》

张杰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张杰教授首先通过空间环境提升、社会环境提升、城市产业升级、城市治理四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更新与场所营造的关系。张杰教授认为,场所是由具有历史记忆的空间与当下日常生活空间共同构成。场所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塑造,应由物质环境表达了人的内心世界,而非物质的堆砌。为此,张杰教授通过国内外场所经典案例的分享,进一步阐述了围合是场所的基本空间特征、街道是城市场所的基本类型等理念。同时还表示,场所营造是城市动态调整的依据之一,应该通过城市设计研究,进行动态精细化管理,成为塑造高质量城市环境与具有地方特色的风貌的必由之路。此外,城市规划管理的趋势应由建筑实体控制到空间场所控制,以城市记忆、文化传承的视角,关注场所的时间维度,贯穿城市生长与代谢的有机过程,将历史融入当下,带向未来。

随后,张杰教授分享了福州连江魁龙坊保护更新案例,介绍了魁龙坊的特色价值与重要遗产要素。在这个案例中,张杰教授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重塑古城特色骨架与特色。并且利用小网格、多层高密度的开放社区,为历史地段提供协调的城市环境,很好的延续传统沿街建筑多元统一风貌,并强调了灰空间的价值特色。最后,张杰教授就城市更新场所营造的其他实践案例做了简要阐释。


from clipboard

《城市更新的广域视角与多元路径思考》

边兰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报告分析了“十四五”规划刚要中关于城乡建设总体设想,即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首先,报告提出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促进转型发展模式。城市更新概念及其内涵的演变,相关研究源于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如何使经济具有活力,如何处理社会问题是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0%,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以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产业转型为内涵的城市更新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研究广泛深入,对城市更新广义与狭义的理解逐步多样化,社会-空间互动发展,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不断交叉融合。需要重新认识全生命周期下城市有机再生是存在、发展、繁荣的持续过程,是系统化的过程,是城市社会共同缔造、市民共享的过程。

其次,报告提出塑造美好人居环境,广域理解与推进城市更新。一是绿色低碳、生态韧性。通过城市更新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平衡,不断加强生态空间建设,不断优化绿色与机会基础设施;关注社会性城市质量的生活空间改善,不断完善居住社区环境与组织。二是文化传承、活力创新,强调优化创新驱动模式,塑造创新城市,提升城市魅力。三是存量提质、优化结构,实现从生态破坏到环境友好、从追求速度到普适生活的全方位转变。四是城市治理、共治共享,构建全民参与、全民治理、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最后,报告提出要对城市更新在认识上实现三个基本改变。即机制上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转变,模式上从土地开发到邻里更新的转变,目标上从环境改造到社会共治的转变。


from clipboard

《人居环境建设与基础教育均等化——给流动儿童一张书桌》

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报告首先基于公平正义视角理解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理论,提出基础教育是面向美好生活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向美好生活的人居环境建设是面向所有人建设的,基于公平正义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方法是遵循木桶原则。城乡结合部新市民的住房和基础教育是大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短板集合”,如果补齐该短板,我国大城市人居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和历史性进步。给新市民一个家,给流动孩子一张书桌,是新时代大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

之后,报告分析了大城市人居环境羞愧的难题——流动儿童基础教育困境。2015年,与父母“在一起”随迁外地入学的比例为40.37%。2006年《义务教育法》禁止收费之后,流动儿童上学的门槛演变成隐形门槛。21世纪20年代,在我国“发达的大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的基础教育机会和总体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新时代,如何满足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需求,面向美好生活的人居环境建设需要交出的答卷!

最后,报告提出,给流动儿童一张父母身边的书桌是规划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十四五规划》给出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是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落户较多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补助机制;二是建立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和提供保障性住房规模挂钩机制,三是根据人口流动实际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如何把“钱、地、人”落实为新市民住房和基础教育的权利,规划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


from clipboard

《关注“适老宜少” 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朱子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


报告从关注一老一少生活环境的意义出发,分析老人和儿童对城市空间和社会的需求。最后从城市发展角度提出关于建设适老宜少人居环境的建议。

首先,关注老人和儿童的宜居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核心标准。老年和儿童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比例逐年递增,一老一少是每个人的半生需求。在建设宜居环境时关注城市安全、包容、健康不仅能够满足老人儿童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且能够建设一个适宜所有人的城市。同时,适老宜少的人居环境和设施建设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

其次,目前的城市设施和环境尚未满足适应老人和儿童的特殊需求。儿童对自然体验、游戏活动有要求,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老,对安全出行、适老住房有需求。但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老少设施空间在“量”方面缺口明显,特别是中心城区由于用地紧张,养老机构难以实现新扩建。同时,现状建成背景下,老少设施空间“质”的问题凸显,特别是在安全性、有效性、细节度方面适宜性不足。

再次,实现适老宜少的宜居环境需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制定与时俱进的政策标准作为保障机制,以城市设计作为工作方法。朱子瑜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法规、健全机构。在保障机制方面,应完善多主体协商决策制度、探索容积率调整的合法途径、针对关键堵点探索地方性技术指南,并加大政策标准在适老宜少方面的指导。在国家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下,适老宜少建设应围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中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提升对适老宜少的关注。最后,要以设计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实现物质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促进社会达成广泛共识。


专题报告

from clipboard

《从老旧小区改造走向街区更新》

范嗣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新所副所长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和重要切口,老旧小区改造的问题往往需要放在街区、城市层面上来综合统筹考虑。范嗣斌副所长通过分享若干老旧小区改造案例,论述了老旧改造实践的体会。其一,在街区视角下,应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引入市场力量。鼓励打破小区分割,统一规划设计,挖掘资源潜力,进行集中连片改造更新,实现区域空间共有共享,实现区域资源统筹配置。比如北京劲松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将废旧车棚改造为社区服务设施,北京大兴合南里将锅炉房改造为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南街片区改造项目规划打造“文君巷”社区商业街,营造社区消费场景。这些实践案例采取片区统筹、街区更新的策略,盘活了社区存量资源,创造了更多经济收益。其二,在城市视角下,应努力挖掘社区价值,探索社区和城市互促之路。比如昆山市中华园东区老旧小区改造关注了老旧小区本身为城市提供的廉价租赁房屋,提出增加城市所缺的廉租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对昆山城市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以老旧小区改造促进城市发展。其三,对于政府来说,应创新政策机制,突破瓶颈约束,比如老旧小区改造后面临的容积率增加问题、与现有的标准规范不符合问题、审批流程繁杂问题等等。


from clipboard

《从认识走向实践——城市更新行动下

关于加强居住社区建设的思考》

刘力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分院副院长


报告首先从认识的角度梳理了关于加强居住社区建设的内涵、意义和内容,明确构建完整社区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居住社区建设,可以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十八大以来社区建设工作得到国家高度关注,不断出台与社区有关的相关文件,通过完善设施建设标准,关注服务和治理,形成了完整社区技术层面的顶层设计,引导社会价值共识。

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城市更新行动下如何加强居住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法,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治理层面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居住社区建设是城市更新行动中重要任务之一,结合完整居住社区设施补短板行动,对加强居住社区建设的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做了系统的总结。重点针对当前社区建设更新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障碍与挑战,通过国内多个城市优秀案例,提出加强居住社区建设更多的要在政策保障、规划标准、管理制度、多元参与等体制机制层面进行创新突破。报告者指出居住社区建设从认识走向实践,也是从规划走向治理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规划建设工作者要不断转变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积极对接和参与基层社区管理,探索社区建设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from clipboard

《逐步租购同权实施路径综述》

卢华翔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所所长


报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以购为主的城市居住方式推高了居住成本,也导致我国城市住房租购结构发展失衡。培育和发展租赁住房,是破解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

报告认为,租购同权是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支撑条件。租购同权应体现在一是适当的居住权利,包括住房使用权受法律保障的适当性;住房设施的适当性;住房费用支出的适当性。二是基本市民权利,包括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政策支持等。

报告总结了租购同权当前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分别是承租人租赁关系与租金的稳定性不足,承租人申请基本公共服务限制性要求多,租购住房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方面存在显著排序差异,以及租房提取公积金限制严格手续繁琐等。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认为租购同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序推进,并提出四大实施路径:一是应按承租人需求发展层次有序推进,先保障“适当居住权”,其次“非紧约束服务资源同权”,再次“紧约束服务资源同权”;二是需区分房源类型逐步基本公共服务同权,按照先“保障房承租人”,其次“居住用地住房承租人”,再次“非居住用地住房承租人”的优先顺序;三是先保障“基本权利”再逐步实现更高程度同权,如先保障“有学上”,再实现“就近上”和“上好学”,逐步实现教育公平。报告还提出其他相关政策建议,对《租赁住房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修改建议。

高端主题对话

今天下午,2021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幸福宜居的人居环境高端主题对话”环节成功召开。对话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邓东主持,邀请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朱子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副所长范嗣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吕晓蓓五位专家。


from clipboard


对话开始,邓东邀请五位专家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城市更新相关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首先边兰春结合住建部课题谈到了将完整社区概念与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的想法。他强调,住房、邻里关系和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很多有经验的规划师来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朱子瑜谈到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认为一老一小是人民的中心,是中心的中心,老少的幸福才是大家的幸福。如何适老宜少显得尤为重要,多关心适老宜少是城市更新中需要突破的重要方面。范嗣斌首先谈到城市更新中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实施中应关注价值导向和为哪些群体服务;其次,城市更新不应只是物质层面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机制、政策等方方面面的软性更新。吕晓蓓谈到新技术对工作的帮助与支持,城市体检促进了城市更新,体检指标反馈到城市更新项目的运作,她希望未来城市中看不到的因素可以在城市体检中体现出来,在城市更新中保存下来。最后张杰提出在城市更新中有意义的物质空间对更新有帮助,避免无意义的物质空间堆砌。

接下来,邓院长以丘吉尔的一句名言对几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对话进入自由问答环节。首先,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继华提问关于景德镇项目的设计团队规模以及项目模式推广等问题。张杰认为规划与建筑需互相支持开拓市场,并强调了项目的落地与实施的重要性,落地的项目就是团队的广告。

from clipboard

接下来,科技促进处付冬楠提问城市更新这一领域是否需要标准,搭建新的标准体系框架时切入点和出发点应该从哪方面思考。朱子瑜回答,任何一件事需要有防止最差的标准或者底线以及向更好方向努力的目标。边兰春认为城市更新为面向未来的标准制定提供了新的机会。随后,北京公司陈志芬提问城市更新中防灾减灾的问题。范嗣斌回答说老旧小区改造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安全是底线,有安全隐患的危房需要特殊处理。吕晓蓓补充道,改造当中把安全问题和生态恢复,包括景观、城市建设面貌提升综合在一起,更容易有效果,当然安全是前提和底线。朱子瑜认为从防灾的角度,城市应分区分类分级设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靳东晓也就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提出了相关话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最后,邓东总结了今天的会议内容,并宣布今天的会议日程全部结束。

接下来年会还将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王瑞珠,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王静霞,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工黄晓家等专家,参与到“宜居”、“人文”、“绿色”、“韧性”、“智慧”主题的研讨。

“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精彩还将继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