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西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划探索 ——以中规院西部分院的规划项目实践为例
项目分类:
绿色低碳城市
项目简介

from clipboard

探索城乡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划策略


1、面向“双碳”目标的区域规划策略研究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继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之后第四个由中央直接部署的城市群战略。中规院西部分院承担了由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和重庆市政府联合组织编制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这也是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以来第一个城市群层面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积极响应中央“30·60目标”,不仅对成渝地区碳排规模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还引入了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研究,并提出了低碳减排的空间策略和行动。


规划以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以及城市温室气体数据为基础,测算比较了四大城市群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等。规划指出成渝地区绿色发展在四个城市群中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目前无城市碳达峰;成渝地区内部碳排放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有重要关联。因此规划提出未来成都、重庆都市圈以及成渝双城为重点碳减排区域,盆周和盆中其他地区应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从行业领域来看,成渝地区工业能源是重要的减排领域,生活、交通是重点控制领域。成渝地区未来可结合周边川西地区丰富的水能、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产业结构转型。


from clipboard

左:成渝城市群历年分领域碳排量  右:四大城市群2015年分领域碳排量


2、以社区、街区为基本单元的绿色技术集成研究

社区、街区是城市生活和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出行和公共生活的基础平台。随着《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等文件的相继出台,社区和街区成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推动城市低碳减排的重要起点。


from clipboard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街区更新是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的重要机遇,但必须把握有限的窗口期。我国“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当前各大城市积极推动老旧社区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通过在社区改造中引入绿色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未来社区的碳排放,进一步推动城市整体的绿色转型发展。


西部分院结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重大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实施机制研究》和能源基金会《中国街区更新中的绿色技术应用研究》等研究课题,以重庆九龙坡区红育坡社区为研究对象,从能源、交通、生活、固碳四个领域对红育坡社区开展了社区碳排放的核算,另外还从八个技术方向对社区更新中绿色低碳技术进行了碳减排潜力评估和在地化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山地高密度的老龄化社区更新的绿色技术集成方案和差异化政策建议。


from clipboard


研究小组采用了部门基础数据收集、问卷普查等数据采集方法,初步建立以碳足迹法为基础的社区碳排放核算标准。研究指出街区碳排放与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老旧社区更新应围绕人居环境改善这一核心目标,同时兼顾绿色低碳发展,以社区更新为契机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研究还提出老旧社区改造近期可因地制宜选择绿色化改造或少量多层拆建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的优化措施形成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正向引导和积极干预,同时为社区推广绿色技术提供政策保障。


针对红育坡这个典型的山地高密度的老龄化社区提出了舒适化改造、低干预模式、高干预模式1(少量多层拆建+生活方式干预)、高干预模式2(全部多层拆建+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社区更新的情景模式,以此计算了不同情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曲线,最后结合不同居住区类型、不同收入群体碳排放特征等影响因素辅助分析,提出了绿色化改造、少量多层建筑拆除、全部多层建筑拆除等更新方案。


from clipboard

多情境下的减碳路径预测


后续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绿色完整社区咨询服务》项目中,研究小组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提出完整社区中纳入绿色技术集成的方案和建议,并在绿色社区和完整社区的评价标准中加入了绿色低碳的评价指标体系。



3、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机制研究(中国与欧盟的对比与借鉴)

结合国合会课题《主要绿色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实施机制研究》,西部分院还开展了我国与欧盟在绿色低碳领域政策的对比研究。一方面回顾了欧盟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机制的演变历史,自上而下地梳理了政策体系、部门职能分工、以及中央到地方的传导落实路径;另外还自下而上地选择了多个欧盟和国内的低碳社区开展了案例研究,重点研究了低碳减排政策机制运行的政策环境、识别了发挥效力的关键环节以及主要问题。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低碳减排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能源、制造、交通和建筑等行业领域,政策指令、技术规程较完善,但低碳法律法规相对较少。


from clipboard

我国低碳发展政策的发展历程梳理

from clipboard

我国低碳发展政策的体系和框架

from clipboard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政策的演变历程

from clipboard

欧盟及主要国家的气候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现阶段我国低碳减排的路径主要通过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由国家向省、城市逐级分解传递,但缺乏统一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和信息公开平台,尚未能建立有效的低碳目标考核、评价、反馈和公开的机制。目前我国亟待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特别是需要绿色金融等市场工具来调动积极性。但从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历程和目标来看,还存在市场活力不足、市场流动性较差、碳交易定价太低,缺乏吸引力而引起的成交量和成交额较低等问题。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从我国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建设的试点情况来看,低碳城市战略或规划缺乏对市场和社会参与的引导,低碳社区建设试点以新建社区为主,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国际合作建设,缺乏市场主体的参与、居民自下而上的建设和社区自治配合不足。研究通过借鉴学习欧盟的低碳绿色政策体系,对我国保障绿色技术实施,推动低碳减排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from clipboard


基于欧盟经验对我国低碳绿色

发展政策机制的建议

· 法律法规:完善法律体系,强化依法保护和治理机制,有效衔接行政执法与司法制度

· 部门政策:加强部门间、中央和地方间在低碳发展行动中的统筹协调。完善监管工作和行政考核机制,健全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 考核机制:充分整合各部门建设的城市用能相关的统计和监测信息平台。设计合理的信息公示细则,定期向社会有效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 战略规划:从重口号、重设计、重数量增长逐步走向重内容、重实施、重质量,形成成熟的低碳城市建设框架和行动计划

· 市场引导:进一步加强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激励,设置明确的社会环境效益门槛及评估机制,推动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发展倾斜

· 城市治理:明确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责、权、利,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支持公众参与低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 社区参与:及时总结和推广低碳社区建设经验,开展地域适应性的分类研究,培育多元共治的低碳社区


from clipboard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规划研究和项目实践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规划师在生态文明时代发挥职业价值的重要领域。西部分院在不同空间尺度的规划项目中,不仅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理念,还将和具体的空间方案、空间管控、空间政策和空间治理相结合,积极探索从理论到落地的规划技术手段。


1、辨析野生动物栖息地,支撑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直接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安全,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重点关注和管控。西部分院承接的两个国土空间规划中,结合对野生动物栖息迁徙特征的深入研究,优化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的划定和管控方案,对保护野生动物发挥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新疆若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采用最大熵(Maxent)的模型,结合4种指示动物GPS分布点数据和26项生态、环境、地形因子,对罗布泊野骆驼国家自然保护区域的管控红线进行了重新识别和划定,更精确地纳入了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并优化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from clipboard

左:现状自然保护区边界保护与发展的冲突   右:基于Maxent识别出的野骆驼的适宜栖息区域


《西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中,项目组认识到耕地粮食收割后的残存谷粒是河谷黑颈鹤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提出不能简单地清除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耕地,而应界定“动物食源性耕地”,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核心区中的耕地从“简单腾退”到“功能兼容”,为黑颈鹤保留食物源,但同时应对耕作方式进行引导,禁止施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可能的生态破坏。


from clipboard

黑颈鹤自然保护地与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叠合图


2、识别区域物种迁徙走廊,支撑城市生态廊道构建

《重庆东部生态城规划》中,根据潘恩(Robert Paine)提出的“关键种”理论,规划提出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短趾雕、黄嘴白鹭为关键物种,重点研究其生境保护与修复的空间方案。规划结合关键物种的栖息地和迁徙廊道的识别,明确划定5片生态保育区、多片生态修复区和6条主要生态廊道。在6条主要迁徙走廊的基础上,结合水系和绿地,打通16条次级生态廊道链接山水廊道成为网络。


短趾雕、蛇雕主要栖息在丘陵地带的自然林中,栖息生境由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苔藓植被构成,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觅食,其巢址和取食地间的最近距离约2000米。黄嘴白鹭多以湿地附近的山坡或村舍周围的乔木林为栖息地,在稻田、河岸、沼泽地等地方活动,迁徙廊道主要为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田、河口及其沼泽地带。戴胜主要栖息于林缘或林中道路两边天然树洞中,繁殖季节在离巢二百米以内的草地或农田觅食。


from clipboard

左:生境保护与修复分区图     右:东部生态城迁徙廊道图


3、关注滨江地区生物多样性,探索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岸线修复方法

《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方案设计(长江南岸标段)》重点研究分析了长江鱼、鸟等野生动物的生命活动与江滩水文地貌单元的关系,提出长江上游特有的“浩、沱、碛、滩、洲、河口”等六类水文地貌单元,也是长江中鱼类和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繁衍地,因此从生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对分类保护和修复的策略。


from clipboard

六类水文地貌单元保护与管控要求


针对长江上游城市消落带地区的生态问题,项目组通过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方式重构江滩地区生态系统。结合长江岸线季节性水位变化,对不同水位高程制定了差异化的自然修复策略,选择了适合不同耐水淹植物用于不同水位高程的生态修复。还针对重要河口、湿地提出了江岸各类生物群落栖息地保护的空间方案设计。遵循“时间为母,自然为父”的规划理念,重视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倡导为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保留更多时间和空间的价值取向。


from clipboard

滨江分层植物群落设计


from clipboard

思考与展望


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时代发展的共识,是规划的核心价值观。城市是低碳减排的主战场,规划师责无旁贷,更应在城乡建设和空间规划领域做出更大贡献。西部分院通过回顾在西部地区各类城乡空间规划实践,总结了在规划项目中贯彻生态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的经验和建议。


低碳减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应停留在理念层面,更应落实在城乡建设和空间治理的具体实践当中。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单元中,低碳减排行动的重点策略以及与空间规划结合的方向应有差异,区域层面低碳减排的重点是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的调整,城市层面低碳减排的重点空间策略是形成集约紧凑的城市空间布局、引导职住平衡和绿色出行等,而在社区和街区层面则可以发挥规划的空间统筹作用,利用规划平台集成各类绿色技术,引导社区居民采用更加绿色的生活行为方式。


我国正处于低碳减排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重要时期,规划师应率先突破城乡建设领域的碳计量标准,在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中引入低碳减排的考核标准,积极参与低碳或零碳社区和城区的建设及改造实践。同时积极与生态、经济、公共政策等多领域的专家和智库开展跨界交流与合作。

国家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为西部地区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绿色低碳发展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规院西部分院在各类规划研究和实践中始终贯彻的重要理念。分院将持续加强在各类项目和研究成果中的探索和创新,以成渝地区为基础,持续关注和研究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助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西部分院有关生态绿色低碳研究课题和代表性项目

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要绿色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实施机制研究(2019)》

2 能源基金会《中国街区更新中的绿色技术应用研究(2020)》

3 中国工程院《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城市规模结构优化研究》

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

5《西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6《若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7《重庆东部生态城规划》

8《(蒲江县)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

9《重庆国际生物城片区总体规划》

10《重庆“三峡库心”(石柱县西沱古镇-忠县石宝寨-皇华岛)跨区域发展规划》

11《重庆市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方案设计》及系列深化设计

12《重庆市梁滩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3《主城区“清水绿岸”项目扩展预可研》

14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绿色完整社区创建技术咨询服务》